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863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7
本申请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包括垂直设置在地基上的钢柱,所述钢柱的一端插入地基内,所述地基顶部设有素砼垫层,所述素砼垫层与钢柱底部相连接,所述素砼垫层顶部连接有基础梁,所述钢柱底部两侧与基础梁相连接。本申请具有对钢柱底部进行加固,提高钢柱的整体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柱底部构造


技术介绍

1、由于钢柱具有的承载力大、韧性好等诸多优点,钢柱被广泛应用到建筑领域中,钢柱是建筑的重要支撑与受力结构之一,高层建筑、桥梁、厂房等基本会采用钢柱来作为立柱。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建筑使用寿命在80年左右,钢柱底部作为建筑最重要的承力点,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才可对建筑的安全起保障作用。

2、常见的钢柱底部构造是将钢柱插入地基,钢柱设置地脚锚与地基相连接。虽然常用的钢柱底部构造能够满足建筑的构建需求,但是土壤密度、人为碰撞、压力等因素易影响地锚与地基的连接,使地锚发生松脱,从而导致钢柱底部发生位移与形变,进而令钢柱出现结构性偏差,影响建筑的整体构造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钢柱底部进行加固,提高钢柱的整体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柱底部构造。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包括垂直设置在地基上的钢柱,所述钢柱的一端插入地基内,所述地基顶部设有素砼垫层,所述素砼垫层与钢柱底部相连接,所述素砼垫层顶部连接有基础梁,所述钢柱底部两侧与基础梁相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素砼垫层对钢柱底部起限位作用,使得钢柱底部不易发生位移。基础梁与钢柱底部连接,基础梁固定钢柱底部两侧,钢柱底部不易向两侧发生形变。素砼垫层与基础梁对钢柱底部进行加固,令钢柱不易出现结构性偏差,进而提高钢柱的整体稳定性。

5、可选的,所述基础梁内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一侧与钢柱相贴合,所述预埋件包括有预埋板与预埋支脚,所述预埋板设在基础梁的顶部,所述预埋板设有插孔,所述插孔连通基础梁内部与外部,所述预埋支脚穿过插孔,所述预埋支脚一端插入基础梁内、另一端伸出基础梁外。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他结构需要安装至基础梁,预埋支脚可作为连接处,为其他结构提供定位点,从而提高安装的精准性。预埋板与预埋支脚相配合,有利于增强基础梁与其他结构连接的粘接度,提高加固的效果。

7、可选的,所述钢柱外侧覆盖有高延性混凝土层,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与钢柱相贴合,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与预埋板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延性混凝土层包裹钢柱外侧,高延性混凝土层具有自愈合能力及不易受损的特点,当钢柱受到外部冲击,高延性混凝土层为钢柱提供加固与保护的作用,使得钢柱不易被破坏。

9、可选的,所述预埋支脚包括第一预埋脚,所述第一预埋脚的一端连接基础梁,所述第一预埋脚的另一端连接高延性混凝土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预埋脚提高基础梁与高延性混凝土层的粘接度,高延性混凝土固定钢柱,进而提高对钢柱的加固作用。

11、可选的,所述预埋板顶部设有构造柱,所述构造柱与高延性混凝土层相连接,所述预埋支脚包括第二预埋脚,所述第二预埋脚的一端连接基础梁,所述第二预埋脚的另一端连接构造柱。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预埋脚增加基础梁与构造柱的粘接强度,使构造柱不易脱离基础梁,提高构造柱的抗震性能。

13、可选的,所述构造柱侧壁设有第二混凝土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混凝土层对构造柱具有保护作用,减少空气与水分对构造柱的腐蚀。第二混凝土层与高延性混凝土层包围构造柱,增强构造柱的抗弯能力,从而对钢柱起保护作用。

15、可选的,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与预埋板相连接,所述预埋支脚还包括有第三预埋脚,所述第三预埋脚的一端连接基础梁,所述第三预埋脚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混凝土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预埋件可增强基础梁与第二混凝土层的紧密性,使提升基础梁与第二混凝土层贴合度,有利于增加第二混凝土层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内设有墙体纵筋,所述墙体纵筋与基础梁相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纵筋可将钢柱的力传递至基础梁,钢柱受力减少。墙体纵筋增强高延性混凝土层与基础梁的粘接度,使得高延性混凝土层与基础梁紧密粘结,高延性混凝土层对钢柱的加固效果增强,从而使钢柱底部的稳定性增强。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素砼垫层对钢柱底部起限位作用,使得钢柱底部不易发生位移。基础梁与钢柱底部连接,基础梁固定钢柱底部两侧,钢柱底部不易向两侧发生形变。素砼垫层与基础梁对钢柱底部进行加固,令钢柱不易出现结构性偏差,进而提高钢柱的整体稳定性;

21、2.当其他结构需要安装至基础梁,预埋支脚可作为连接处,为其他结构提供定位点,从而提高安装的精准性。预埋板与预埋支脚相配合,有利于增强基础梁与其他结构连接的粘接度,提高加固的效果;

22、3.高延性混凝土层包裹钢柱外侧,高延性混凝土层具有自愈合能力及不易受损的特点,当钢柱受到外部冲击,高延性混凝土层为钢柱提供加固与保护的作用,使得钢柱不易被破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包括垂直设置在地基(8)上的钢柱(1),所述钢柱(1)的一端插入地基(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8)顶部设有素砼垫层(2),所述素砼垫层(2)与钢柱(1)底部相连接,所述素砼垫层(2)顶部连接有基础梁(3),所述钢柱(1)底部两侧与基础梁(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外侧覆盖有高延性混凝土层(5),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5)与钢柱(1)相贴合,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5)与预埋板(4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支脚(42)包括第一预埋脚(421),所述第一预埋脚(421)的一端连接基础梁(3),所述第一预埋脚(421)的另一端连接高延性混凝土层(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板(41)顶部设有构造柱(6),所述构造柱(6)与高延性混凝土层(5)相连接,所述预埋支脚(42)包括第二预埋脚(424),所述第二预埋脚(424)的一端连接基础梁(3),所述第二预埋脚(424)的另一端连接构造柱(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6)侧壁设有第二混凝土层(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7)与预埋板(41)相连接,所述预埋支脚(42)还包括有第三预埋脚(427),所述第三预埋脚(427)的一端连接基础梁(3),所述第三预埋脚(42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混凝土层(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5)内设有墙体纵筋(51),所述墙体纵筋(51)与基础梁(3)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包括垂直设置在地基(8)上的钢柱(1),所述钢柱(1)的一端插入地基(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8)顶部设有素砼垫层(2),所述素砼垫层(2)与钢柱(1)底部相连接,所述素砼垫层(2)顶部连接有基础梁(3),所述钢柱(1)底部两侧与基础梁(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外侧覆盖有高延性混凝土层(5),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5)与钢柱(1)相贴合,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5)与预埋板(4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支脚(42)包括第一预埋脚(421),所述第一预埋脚(421)的一端连接基础梁(3),所述第一预埋脚(421)的另一端连接高延性混凝土层(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柱底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涛陈永灿吴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六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