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583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7
本技术属于水稻种植用杀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杀虫装置。技术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诱虫灯,诱虫灯的外侧套有电击网,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杆固定有挡雨板;电击网的外侧套有第一支撑环,第一支撑环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毛刷,电击网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外侧壁设有第二毛刷;电击网的侧壁右侧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环上,其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环上;电击网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漏斗;第一漏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漏斗,第二漏斗的漏斗口处套有连接环,连接环通过固定块固定在挡雨板上;连接环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本技术解决了不能够全面对害虫进行刷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稻种植用杀虫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杀虫装置。


技术介绍

1、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害虫,因此需要防治病虫害,使水稻能够稳定的进行生长;因此水稻种植者会使用杀虫装置对害虫进行杀害;

2、目前的现有杀虫装置中会有这样的设计,设置有电击网和诱虫灯,通过诱虫灯对害虫进行吸引,后诱虫灯的外侧套有电击网,电击网就对害虫进行电击,达到将害虫电死的目的;但是电击网在长期使用后,其上面会沾附许多的害虫,在后续就会影响使用,因此该设计还设计有清理刷,清理刷位于电击网的外侧,清理刷在电击网外侧通过旋转的方式对其外侧沾附的害虫进行刷动;后害虫就被刷落下来;

3、但是上诉现有技术中,首先,因为清理刷位于电击网的外侧进行刷动,但是还会有一部分害虫也会钻到电击网的内侧,所以清理刷不能够对电击网内侧的害虫进行刷落;其次,清理刷在电击网的外侧进行刷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将电击网外侧沾附的害虫刷到电击网的内侧,但是清理刷不能够对电击网的内侧沾附的害虫进行刷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全面的将害虫从电击网上刷下。


技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虫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6),支撑板(6)的底部安装有诱虫灯(3),诱虫灯(3)的外侧套有固定在支撑板(6)底部的电击网(4),电击网(4)呈上下相通的圆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通过支撑杆(11)固定有挡雨板(16);电击网(4)的外侧水平套有第一支撑环(15),第一支撑环(15)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将电击网(4)外侧壁上的害虫进行刷落的第一毛刷(14),电击网(4)的内侧水平设置有第二支撑环(8),第二支撑环(8)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将电击网(4)内侧壁上的害虫进行刷落的第二毛刷(7);电击网(4)的侧壁右侧开设有上下相通的通槽,通槽内水平设置有能在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虫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6),支撑板(6)的底部安装有诱虫灯(3),诱虫灯(3)的外侧套有固定在支撑板(6)底部的电击网(4),电击网(4)呈上下相通的圆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通过支撑杆(11)固定有挡雨板(16);电击网(4)的外侧水平套有第一支撑环(15),第一支撑环(15)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将电击网(4)外侧壁上的害虫进行刷落的第一毛刷(14),电击网(4)的内侧水平设置有第二支撑环(8),第二支撑环(8)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将电击网(4)内侧壁上的害虫进行刷落的第二毛刷(7);电击网(4)的侧壁右侧开设有上下相通的通槽,通槽内水平设置有能在其内部上下滑动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环(8)上,其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环(15)上;电击网(4)的底部固定有用于对第二毛刷(7)刷落的害虫进行排出的第一漏斗(22);第一漏斗(2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第一毛刷(14)刷落的害虫进行排出的第二漏斗(21),第二漏斗(21)的漏斗口边缘处水平套有连接环(1),连接环(1)通过固定块固定在挡雨板(16)上;连接环(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其向上撑起的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25),底板(25)的顶部竖直固定有固定杆(24),固定杆(24)通过若干根连杆固定在连接环(1)的底部,底板(25)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穿装有用于打入地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当涂县大陇镇农业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