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泉专利>正文

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81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6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连接带结构包括牵拉件、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拉条,牵拉件设置有通道,第一带体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设备主体和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能够相对第二端转动,第二带体具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设备主体连接,第四端能够与第一带体长度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可分离连接,拉条穿过通道并能够被来回拉动,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带结构,牵拉件能够围绕第二端相对第一带体转动,使拉条的拉放方向与通道的深度方向一致,使拉条在拉放时与通道内壁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拉条拉放时的阻力,拉条拉放更加顺畅,减少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1、连接带结构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在手表表带等可穿戴设备上,使用时,在两条带体连接之前,由拉条穿过牵拉通道,通过手指抵持拉条使两条带体达到预紧的状态,然后连接固定两条带体,从而实现设备的穿戴,然而传统连接带结构的牵拉通道是设置在带体上的孔道,而且牵拉通道相对带体不能发生偏转,当拉条被拉动时需要沿牵拉通道内壁滑入,导致拉条与牵拉通道内壁接触过紧且接触面积和阻尼较大,拉条不能顺畅地穿过牵拉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以解决拉条与牵拉通道内壁接触过紧且接触面积和阻尼较大,磨损比较严重,拉条不能顺畅地穿过牵拉通道的问题。

2、一种连接带结构,包括:

3、牵拉件,所述牵拉件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贯穿所述牵拉件;

4、第一带体,所述第一带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牵拉件转动连接,所述牵拉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端转动以改变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

5、第二带体,所述第二带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用于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所述第四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带体可分离连接,所述第四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带体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连接固定;

6、拉条,所述拉条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拉条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并与所述第四端连接,所述拉条穿过所述通道并能够被来回拉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件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牵拉件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垂直,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和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带状,所述连接件能够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牵拉件连接,所述牵拉件能够围绕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带体转动;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道并折返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形成套环结构,所述牵拉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位于所述套环结构中,所述牵拉件能够围绕所述套环结构相对所述第一带体转动,以使所述拉条拉放的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一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带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件为编织带、塑胶带或者硅胶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所述拉条的宽度和所述通道的长度相等。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带体宽度,所述牵拉件的外轮廓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带体宽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通道划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供所述拉条穿过,所述第二通道供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并折返形成套环结构,所述隔板用于阻隔所述拉条与所述套环结构的接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深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同。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带体宽度延伸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拉条的宽度,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带体宽度延伸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

15、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上述的连接带结构。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第一带体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设备主体和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设置有通道,拉条穿过通道并且能够被来回拉动,使拉条能够达到预紧的效果,牵拉件能够围绕第二端相对第一带体转动,使拉条的拉放方向与通道的深度方向一致,拉条能够以平行或者近似平行于通道深度的方向来回拉动,使拉条在拉放时与通道内壁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拉条拉放时的阻力,拉条能够更加顺畅地穿过通道,减少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牵拉件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垂直,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和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带状,所述连接件能够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牵拉件连接,所述牵拉件能够围绕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带体转动;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道并折返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形成套环结构,所述牵拉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位于所述套环结构中,所述牵拉件能够围绕所述套环结构相对所述第一带体转动,以使所述拉条拉放的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带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件为编织带、塑胶带或者硅胶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所述拉条的宽度和所述通道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带体宽度,所述牵拉件的外轮廓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带体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通道划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供所述拉条穿过,所述第二通道供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并折返形成套环结构,所述隔板用于阻隔所述拉条与所述套环结构的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深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带体宽度延伸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拉条的宽度,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带体宽度延伸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带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牵拉件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垂直,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和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带状,所述连接件能够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牵拉件连接,所述牵拉件能够围绕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带体转动;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道并折返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形成套环结构,所述牵拉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位于所述套环结构中,所述牵拉件能够围绕所述套环结构相对所述第一带体转动,以使所述拉条拉放的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深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带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件为编织带、塑胶带或者硅胶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泉
申请(专利权)人:任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