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39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包括:机箱本体;主板,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孔;用于在所述机箱本体内支撑固定所述主板的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本体的第一侧板上,其中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有:第一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一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一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一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一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第二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二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二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二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二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该计算机的主板支架所耗用材料较少,能够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计算机的主板支架习惯于从上至下布置于机箱的整个侧面上,如图1 所示,主板支架包括第一主板支架1和第二主板支架2,在机箱的侧面板3上排列设置,且第 一主板支架1和第二主板支架2均从左至右整个地铺设于侧面板3上,使用材料需要很大 面积,因此使得主板支架的制造耗费材料较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该计算机的主板支架所耗用材料 较少,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包括机箱本体;主板,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孔;用于在所述机箱本体内支撑固定所述主板的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固定设置于 所述机箱本体的第一侧板上,其中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有第一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一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一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一主板支 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一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第二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二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二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二主板支 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二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计算机,所述第一组配合孔包括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一主板 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一组配合孔设定的长度;所述第二组配合孔包括至少两个通孔,所述 第二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二组配合孔设定的长度。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计算机,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三组安装孔,则所述主板支架还 包括有第三主板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三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三主 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三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计算机,所述第三主板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机箱本体的第二侧板连接。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计算机,所述第三主板支架是通过所述第二侧板的边缘弯折 形成。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计算机,所述第一主板支架的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所述第二主板支架的第一边缘与所述机箱本体的第三侧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 第二侧板连接。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计算机,所述第二侧板的边缘弯折形成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抵压所述第一主板支架。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计算机,在所述第一主板支架和所述第二主板支架之间,所述 第一侧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主板的橡胶垫。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根据主板上安装孔的距离,使支撑固定主板的主板支架依据安装孔设定尺寸, 以使主板支架达到最小,有效达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2)第三主板支架是通过机箱本体的侧板弯折形成,进一步达到节省材料目的;3)第一主板支架与机箱本体的第二侧板之间无缝连接,且第二侧板的边缘弯折形 成支撑板,用于抵压第一主板支架,使第一主板支架与第一侧板的连接强度增加,保证主板 安装后的抗跌落、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计算机内主板支架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计算机内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用于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内主板支架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具体包括机箱本体;主板,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孔;用于在所述机箱本体内支撑固定所述主板的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固定设置于 所述机箱本体的第一侧板上,其中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有第一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一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一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一主板支 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一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第二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二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二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二主板支 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二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计算机,根据主板上安装孔的距离,使支撑固定主板 的主板支架尺寸依据与安装孔对应的配合孔设定,如依据主板安装孔,其中一主板支架上 需要设置两个配合孔与主板上的安装孔组合安装时,该主板支架的长度依据该两个配合孔 之间的距离设定,宽度只要能使主板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即可;如当其中一主板支架上需要 设置三个配合孔与主板上的安装孔组合时,该主板支架形状依据该三个配合孔之间的位置 设定,具有形成该三个配合孔的最小长度和宽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主板支 架在依据其上设置的配合孔配置尺寸时,还需要考虑主板支架应达到一定支撑强度,以及 主板支架上设置与主板组配的其他元件等,但主板支架最终形成尺寸不脱离本技术的 技术思想。这样根据以上的设置形式,使主板支架的尺寸最小,且完全能够达到主板的安装 强度要求。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用于支撑主板的主板支架的个数也是依据主板 上安装孔确定,并不限于为两个。目前,根据主板的设计标准,主板上形成有至少三组安装孔,如图2所示主板10的 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组安装孔11、第二组安装孔12和第三组安装孔13。以下根据该标准 的主板,对本实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计算机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用于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内主板支架的布局结构示意 图,计算机包括机箱本体100,主板支架固定设置于机箱本体的第一侧板110上,第二侧板 120(通常为机箱本体的后侧面板,相对的前侧面板为光驱出入的面板)与第一侧板110相垂直设置。参阅图3,第一侧板110上排列设置有第一主板支架20、第二主板支架30和第三 主板支架40,图2结构的主板10放置于该三个主板支架上时,第一组安装孔11、第二组安 装孔12和第三组安装孔13的位置分别与该三个主板支架上设置的螺纹孔对应,通过螺钉 穿过主板10,拧设于主板支架上,以固定安装主板10。在上述三个主板支架中,第一主板支架20上形成有与第一组安装孔11对应的第 一组螺纹孔(也即第一组配合孔),包括两个螺纹孔21,根据两个螺纹孔21之间的距离设 定第一主板支架20的尺寸,具有形成该两个螺纹孔21的最小长度。此外,其中该第一主板 支架20的一边缘与第二侧板120贴合连接,且第二侧板120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支 撑板121,抵压于第一主板支架20上,用以提高第一主板支架20与第一侧板110之间连接 的结构强度。第二主板支架30上形成有与第二组安装孔12对应的第二组螺纹孔(也即第二组 配合孔),包括两个螺纹孔31,根据两个螺纹孔31之间的距离设定第二主板支架30的尺 寸,具有形成该两个螺纹孔31的最小长度。第二主板支架30的一边缘与机箱本体的第三 侧板(也即分别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垂直且连接的侧板)连接。第三主板支架40上形成有与第三组安装孔13对应的第三组螺纹孔,包括两个螺 纹孔41,根据两个螺纹孔41之间的距离设定第三主板支架40的尺寸,具有形成该两个螺 纹孔41的最小长度。由于第三组安装孔13位于主板10的边缘14,且主板10安装时,该 边缘14与第二侧板120贴合连接,因此形成该第三主板支架40与第二侧板120连接的结 构。此外,为了进一步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三主板支架40是 通过第二侧板120的边缘弯折形成。另外,在第一主板支架20和第二主板支架30之间,第一侧板110上还形成有至少 一个橡胶垫50,用于支撑主板10的中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主板支架20、第二主板支架30和第三主板支架40 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主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本体;主板,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孔;用于在所述机箱本体内支撑固定所述主板的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本体的第一侧板上,其中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有:第一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一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一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一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一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第二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二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二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二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二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本体;主板,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孔;用于在所述机箱本体内支撑固定所述主板的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本体的第一侧板上,其中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有第一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一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一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一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一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第二主板支架,设置有与第二组安装孔对应的第二组配合孔,且所述第二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二组配合孔设定的尺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配合孔包括至少两个通孔,所 述第一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一组配合孔设定的长度;所述第二组配合孔包括至少两个 通孔,所述第二主板支架具有依据所述第二组配合孔设定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三组安装孔,则 所述主板支架还包括有第三主板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家福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