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516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涉及絮凝沉降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架组件,所述保护箱的内部通过推架组件滑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下方转动连接有搅拌架,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定组件。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将容器杯与底板连接,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使螺块在滑槽内滑动,通过螺块带动底板移动,从而使底板上方顶座伸入到保护箱内,通过把手推动保护箱,保护箱通过万向轮移动,即可方便一同携带使用,不需要分开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絮凝沉降检测,特别涉及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絮凝是指水或液体中的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现象,而絮凝物沉降速度检测,需要用到检测装置。

2、公开号为cn2094005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絮凝沉降度分析仪,包括搅拌盒以及用于承托水样容器的托板,搅拌盒上设有搅拌杆,搅拌盒内设有用于驱动搅板杆转动的电机,搅拌盒和托板之间设有支撑板,托板、支撑板以及搅拌盒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托板和支撑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通过连接件连接,搅拌盒朝向托板的一侧与支撑板背离托板的一侧接触,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搅拌杆穿设的通孔。

3、虽然上述现有便携式絮凝沉降度分析仪方便折叠收纳,但水样容器与分析装置分开携带,每次使用时都需要将水样容器摆放在托板上,非常麻烦,且在托板上直接摆放不够稳定,搅拌杆容易与水样容器内壁接触,仅通过人为观察到水样容器内絮凝物沉降速度,观察效果一般,因此难以满足户外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包括保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的下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保护箱(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架组件(11),所述保护箱(1)的内部通过推架组件(11)滑动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座(5),所述顶座(5)的下方转动连接有搅拌架(7),所述底板(3)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定组件(15),所述底板(3)的上方通过推架组件(11)固定连接有容器杯(6),所述底板(3)内位于容器杯(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光学传感器(16),所述顶座(5)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包括保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的下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保护箱(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架组件(11),所述保护箱(1)的内部通过推架组件(11)滑动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座(5),所述顶座(5)的下方转动连接有搅拌架(7),所述底板(3)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定组件(15),所述底板(3)的上方通过推架组件(11)固定连接有容器杯(6),所述底板(3)内位于容器杯(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光学传感器(16),所述顶座(5)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3),所述保护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共设有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与搅拌架(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架组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胜红张河陈广华冷曙光韩婷婷刘雪飞李连中王义海关景力张德国林晓凯王朝阳高祎鹏
申请(专利权)人:刚果布黑角索瑞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