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14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具有开孔,所述容纳空间通过所述开孔与外界连通;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一部分,所述触摸感应单元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了电子设备上触摸感应单元的位置可变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像手机、PDA这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壳体上通常装设有能够进行触控操作的部 件,如键盘和触摸屏。其中,触摸屏都是固定在设备壳体上,即触摸屏的位置通常是无法变 换的。受限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体积,设备上可用于提供触控操作功能的面积有限,这 给用户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当在手机正面的触摸屏上进行触摸操作时,会较明显地 遮挡原本就不大的屏幕,从而影响到对屏幕的总体观看;再例如,当进行滚屏或平移网页操 作等操作时,经常会误触发某个链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实现了电子设备上 触摸感应单元的位置可变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方案如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具有开孔,所述容纳 空间通过所述开孔与外界连通;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触 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一部分,所述触摸感 应单元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 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表面位置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包括有第一显示屏或触摸屏。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触摸感应单元重叠设置。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附加组件,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处于所述第二 位置时,所述附加组件能够从所述容纳空间内取出。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附加组件至少包括电池、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和存储卡的三者之一。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装设有滑轨,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够沿所述滑轨滑动,以在所述 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换。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卡合在所述第一表 面上。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包括有第一接触点;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接触点;在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对应接 触,形成用于传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产生的信号的通路。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触摸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够绕所述 转轴转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换。优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电缆,所述电缆连接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和所述电路板,用以形成传输所述触摸感 应单元产生的信号的通路。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改变了传统电子设备 中触摸感应单元位置固定的结构特点,使得触摸感应单元可以在不同位置之间变换。并且, 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将触摸感应单元设置在设备背面,以将设备背面加以利用,该触 摸感应单元可以单独工作,或者协同安装在设备正面的触摸设备工作。由于利用了设备背 面的面积,本实施例可有效增大触摸操作的输入面积,减少触摸输入操作对设备正面屏幕 的遮挡,有效减少误触发,从而可以提高触控效率,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打开容纳空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单元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单元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单元又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感应单元位置可变的电子设备,为电子设备内 部空间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方便。该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具有开孔,所述容纳 空间通过所述开孔与外界连通;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触 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一部分,所述触摸感 应单元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 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照图1 2,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13,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12具有开孔, 所述容纳空间13通过所述开孔与外界连通;在所述容纳空间13内还设置有电路板(图中 未示出);以及,触摸感应单元11。图1中触摸感应单元11处于第一位置,此时,触摸感应单元11与所述电路板形成 电连接,并且触摸感应单元11完全覆盖所述开孔(此时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等于所述开孔 的面积),从而将所述容纳空间封闭13。在触摸感应单元1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 备通过检测触摸感应单元上的触摸操作产生相应的用户输入。所述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有多种附加组件,例如,电池、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和 存储卡,此时可以将上述附加组件中的至少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13内。当 上述触摸感应单元1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附加组件能够从所述容纳空间内取出。这里,图2示出了上述触摸感应单元11处于第二位置的一种情况,此时触摸感应 单元11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二部分的面积为0,即触摸感应单元11已经完全脱离所述开孔, 所述开孔没有任何遮挡,以方便取出容纳空间13内的附加组件。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改变了传统电子设备中触摸感应单元位置固定的 结构特点,使得触摸感应单元可以在不同位置之间变换,从而可以利用触摸感应单元对设 备壳体内部的容纳空间实现闭合或打开。作为一种应用,所述第一表面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正面,即在用户使用时,所述电子 设备的第一表面是面对用户的。此时,所述第一表面上还可能进一步包括有其它用户输入 模块,例如键盘和方向键等。所述第一表面还可能包括有显示屏,此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可 以与所述显示屏重叠设置,例如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从而形成触摸屏的结构。当 然,在所述触摸感应单元为一触摸板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与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表面 上分开设置。作为另一种应用,所述第一表面是所述电子设备的背面,即在用户使用时,所述电 子设备的第一表面是背对用户的。所述电子设备上与所述第一表面位置相对的第二表面作 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正面,在用户使用时面对用户。所述第二表面上可以包括有用户输入模 块,例如键盘和方向键等,还可以包括有显示屏、触摸屏或触摸板。此时用户能够利用设置 在设备背面(即第一表面)上的触摸感应单元进行触摸输入操作,该触摸感应单元可以单 独工作,或者协同安装在设备正面(即第二表面)的触摸屏或触摸板工作。由于利用了设 备背面面积,这种实施方式具有一个特别的优点可有效增大触摸输入的面积,方便用户触 摸输入操作,减少触摸输入操作对设备正面屏幕的遮挡,有效减少误触发,从而可以提高触 摸操作效率,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触摸 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具有开孔,所述容纳空间通过所述开孔与外界连通;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一部分,所述触摸感应单元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具有开孔,所述容纳空间通过所述开孔与外界连通;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一部分,所述触摸感应单元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触摸感应单元覆盖所述开孔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表面位置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包括有第一显示屏或触摸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触摸感应单元重叠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附加组件,当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时,所述附加组件能够从所述容纳空间内取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