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12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包括:预制底板模具、底部钢筋模具和顶部钢筋模具;预制底板模具由竖直挡板和水平挡板构成,所述水平挡板上设有多个榫头;底部钢筋模具的顶部设有横向分布钢筋放置孔和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一,底部钢筋模具的侧部纵向受力钢筋放置孔、底部钢筋模具的底部设有榫槽;顶部钢筋模具的底部设有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二,顶部钢筋模具的侧部设有桁架纵向钢筋放置孔,顶部钢筋模具的顶部设有注浆孔将整个预制叠合底板模板化,便于装配,避免像传统的叠合板一样需要进行切割拼接;采用卯榫结构进行预制叠合底板的装配,安装过程更加的容易的,且不容易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于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底板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中所使用的叠合板是由预制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属于一种装配整体式楼板。在预制叠合板过程中,可以使用预应力实心薄板,或者使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预制叠合板的整体结构中,预制板一方面是楼板结构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可以视为永久性模板,作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基于结构上的优势,叠合板的优势和特点均较为鲜明,如有良好的抗裂性、整体性,同时不会增加钢筋的消耗量。

2、传统的叠合板生产工艺主要由清理→划线→喷油→安装钢筋→安装埋件→浇筑振捣→拉毛→静停→构件养护→拆模等工艺组成。叠合板的生产涉及工艺繁杂,每个错误违规操作都可能造成其质量上的缺陷。

3、模板清理及脱模剂、缓凝剂涂刷:由专门人员进行模板清理,并利用刮板、棉丝进行模板、混凝土接触面,以及底模与侧模、侧模与侧模连接部位胶条、灰浆清理。

4、然而模板清理及脱模剂、缓凝剂涂刷需要工人消耗大量时间。

5、钢筋骨架加工、埋件安放:钢筋加工涉及了平直度调节、切换、预埋件安装、骨架绑扎几个环节。为保证钢筋加工质量,专业人员应着重细化钢筋骨架、预埋件与模具组装冲突部位。在冲突部位与规范要求相符的情况下,依据钢筋材料使用量最少、构件生产效率最高的原则,进行技术处理。进而依据配筋图,利用镀锌铁丝,进行成型钢筋的牢固绑扎,并将绑扎端部下压到钢筋骨架内侧。在钢筋加工完毕之后,利用桁车吊放钢筋骨架入模。同时专业人员可以利用塑料垫块将钢筋骨架支起,以便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一定。在埋件固定器上均匀涂刷脱模剂后按图纸要求固定在模具底膜上,确保预埋件与底膜垂直、连接牢固。预制底板中的钢筋桁架与钢筋网片的尺寸需要确保匹配模具的大小,并使用专用吊架吊装至模具内以避免结构变形。入模前应保证钢筋无油污,未生锈;放置时还应注意平稳缓慢入模。用水泥基类、塑料类或木垫块,并且牢固绑扎在骨架上,以此控制钢筋间的距离。

6、然而通过塑料垫块将钢筋骨架支起,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传统方法中塑料垫块易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移位且施工方常常使用高度不均的垫块,钢筋保护层厚度无法保证均匀、统一。桁架钢筋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并使用专用吊架吊装成型钢筋桁架至模具内,以往成型钢筋桁架需要大构件的吊装,吊装采用人工与机器配合定位的方式,存在偏差,

7、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在预埋件安装完毕后,由罐车配合浇灌吊斗完成混凝土浇筑。一般吊斗口与浇筑操作面之间的距离应在60.00cm以内,浇筑时配合振动棒依次振捣,促使模板周边混凝土密实紧固。混凝土成型后,按要求将叠合板上表面制作成凹凸面超过4.00mm的人工粗糙面,并进行多余混凝土渣的清洁。进而依据2h静停+2h升温(<25℃/h)+8h恒温(<70℃)+2h降温(<20℃/h)的标准,进行蒸汽养护。

8、模板拆除及构件脱模:养护完毕后,拆除固定模板、预埋件固定器。进而打开侧模,选择分配桁架的吊具,依据吊索、构件水平夹角大于60°的标准,完成脱模。

9、然而由罐车配合浇灌吊斗完成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模具内涂刷上露骨料后再进行浇筑,经过养护后脱模,然后对涂刷露骨料的部位采用喷水枪进行冲刷,使叠合板四周形成粗糙面。由于涂刷露骨料量未控制到位,导致露骨料渗入叠合板周围较多,造成该部位混凝土凝结时间较长,又因为冲水时使用的水枪喷水压力过大,破坏力较强,导致叠合板四周接茬部位极易造成阳角崩坏,叠合板缺棱掉角严重,对成平后板面的质量及观感产生不良的影响。

10、安装困难:传统的叠合板需要进行精确的切割和拼接,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且容易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一种预制叠合底板。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包括:预制底板模具、底部钢筋模具和顶部钢筋模具;预制底板模具由竖直挡板和水平挡板构成,所述水平挡板上设有多个榫头;底部钢筋模具的顶部设有横向分布钢筋放置孔和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一,底部钢筋模具的侧部纵向受力钢筋放置孔、底部钢筋模具的底部设有榫槽;顶部钢筋模具的底部设有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二,顶部钢筋模具的侧部设有桁架纵向钢筋放置孔,顶部钢筋模具的顶部设有注浆孔。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底板,所述水平挡板刻有分割线,分割线相邻的两横向分割线和两纵向分割线围成区域的面积与底部钢筋模具的底部面积一致。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底板,所述榫头在所述分割线相邻的两横向分割线和两纵向分割线围成区域的中心位置且预制底板模具通过榫头与所述底部钢筋模具连接。

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底板,所述顶部钢筋模具通过与所述底部钢筋模具相连接,桁架竖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一和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二连接。

7、采用本技术方案,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本技术将整个预制叠合底板模板化,便于装配,避免像传统的叠合板一样需要进行切割拼接。

9、2、本技术采用卯榫结构进行预制叠合底板的装配,安装过程更加的容易的,且不容易出现误差。

10、3、本技术预制底板模具的水平挡板可以在灌浆后与竖直挡板脱离,并且成为预制底板的一部分,省去脱模的操作,节约了以往模板清理和脱模所用的时间。

11、4、本技术通过榫卯结构,通过底板钢筋模具的横向分布钢筋放置孔和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位置的控制,可以得到高度统一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相邻钢筋的距离可以通过底板钢筋模具的宽度大小控制相邻钢筋放置孔的距离,以此实现钢筋距离的统一,减少偏差。

12、5、本技术通过卯榫结构将预制底板模具牢牢地与预制底板模具固定在一起,且纵向受力钢筋放进大小相匹配的纵向受力孔放置孔中,横向分布钢筋放进大小相匹配的横向分布钢筋放置孔中,避免以往因绑扎不牢固产生钢筋偏移的现象。

13、6、本技术采用顶部钢筋模具和底部钢筋模具通过桁架竖向钢筋相连接的方式,采用拼装的方法,避免人工定位不准确,使得桁架钢筋定位更加准确,也更加绿色、环保,节约了吊装的成本。

14、7、本技术采用注浆孔进行灌浆的方式,一是可以通过注浆口溢出浆料判断是否注浆完成,二是通过多个注浆口同时注浆,可以保证浆料的均匀和密实,保证质量,也节约了注浆的时间。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模具(1)、底部钢筋模具(2)和顶部钢筋模具(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挡板(11)刻有分割线(12),分割线(12)相邻的两横向分割线(12)和两纵向分割线(12)围成区域的面积与底部钢筋模具(2)的底部面积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13)在所述分割线(12)相邻的两横向分割线(12)和两纵向分割线(12)围成区域的中心位置且预制底板模具(1)通过榫头(13)与所述底部钢筋模具(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钢筋模具(3)通过与所述底部钢筋模具(2)相连接,桁架竖向钢筋(35)的两端分别与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一(23)和桁架竖向钢筋放置孔二(3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模具(1)、底部钢筋模具(2)和顶部钢筋模具(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挡板(11)刻有分割线(12),分割线(12)相邻的两横向分割线(12)和两纵向分割线(12)围成区域的面积与底部钢筋模具(2)的底部面积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斌孙正华王若晨郭建祥蒋俣汪晟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