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05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包括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所述第一底架的左侧贯穿至第二底架的内部,所述第二底架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升降杆,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架,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肢锻炼器,支撑块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矩形块,第一矩形块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电动升降杆,第二电动升降杆的顶部与支架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本技术通过上肢锻炼器、把手、下肢锻炼器、脚踏板和固定带的配合使用,具有四肢同时复健的优点,避免了因单一的康复护理造成的四肢运动不协调,提高了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康复护理,具体为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


技术介绍

1、康复护理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经伤病因素造成的不便,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达到基本生活能自理、重新参加社会活动等效果,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用到肢体复健器。

2、专利申请公布号cn21372333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下肢复健器,包括:底座、两按摩组件、小腿架、大腿架、支撑组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功能模块和驱动组件,底座上设有一滑道,驱动组件安装于滑道的一端,功能模块设于底座的上表面,功能模块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转轴,大腿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转轴上,大腿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有一第二转轴,小腿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转轴上,小腿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一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驱动组件上,支撑组件安装于小腿架的一侧。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使患者躺在病床了即可完成腿部的康复训练,大大减小了二次伤害发生的可能,还可通对驱动组件的运动幅度调节满足患者不同程度的需求。

3、但是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不具备四肢同时复健的功能,当患者因病长时间的卧床后,四肢长期不能运动,会使肌肉发生萎缩,如果术后四肢不能同时进行全方位的康复训练,会导致运动不协调。

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具备四肢同时复健的优点,解决了当患者因病长时间的卧床后,四肢长期不能运动,如果术后四肢不能同时进行全方位的康复训练,会导致运动不协调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包括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所述第一底架的左侧贯穿至第二底架的内部,所述第二底架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升降杆,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肢锻炼器,所述支撑块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矩形块,所述第一矩形块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电动升降杆,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的顶部与支架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肢锻炼器,所述第一底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左侧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上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和上支撑柱的右侧设置有定位装置。

3、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定位栓,所述下支撑柱和上支撑柱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矩形块,所述第二矩形块的顶部贯穿开设有配合第二定位栓使用的第二圆形孔,所述第二圆形孔的内腔与第二定位栓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栓的左侧与上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上肢锻炼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动升降杆、第二电动升降杆、上肢锻炼器和下肢锻炼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优选的,所述上肢锻炼器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把手,所述下肢锻炼器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带,所述上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垫。

6、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架底部的右侧和第二底架底部的左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7、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架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栓,所述第一定位栓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底架和第一底架,所述第一底架顶部的左侧贯穿开设有配合第一定位栓使用的第一圆形孔,所述第一底架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技术通过上肢锻炼器、把手、下肢锻炼器、脚踏板和固定带的配合使用,具有四肢同时复健的优点,避免了因单一的康复护理造成的四肢运动不协调,提高了恢复效果。

10、2、本技术通过第一底架、第二底架、第一电动升降杆和第二电动升降杆的配合使用,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姿态调节复健器的尺寸,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包括第一底架(1)和第二底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1)的左侧贯穿至第二底架(2)的内部,所述第二底架(2)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升降杆(5),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肢锻炼器(8),所述支撑块(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矩形块(11),所述第一矩形块(11)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电动升降杆(12),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12)的顶部与支架(7)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肢锻炼器(13),所述第一底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柱(16),所述下支撑柱(16)左侧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上支撑柱(17),所述下支撑柱(16)和上支撑柱(17)的右侧设置有定位装置(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8)包括第二定位栓(1801),所述下支撑柱(16)和上支撑柱(17)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矩形块(1802),所述第二矩形块(1802)的顶部贯穿开设有配合第二定位栓(1801)使用的第二圆形孔(1803),所述第二圆形孔(1803)的内腔与第二定位栓(1801)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栓(1801)的左侧与上支撑柱(17)的右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锻炼器(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9),所述控制面板(9)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动升降杆(5)、第二电动升降杆(12)、上肢锻炼器(8)和下肢锻炼器(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锻炼器(8)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把手(10),所述下肢锻炼器(13)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脚踏板(14),所述脚踏板(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带(15),所述上支撑柱(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座椅(19),所述座椅(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垫(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1)底部的右侧和第二底架(2)底部的左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21),所述支撑底座(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架(2)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栓(4),所述第一定位栓(4)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底架(2)和第一底架(1),所述第一底架(1)顶部的左侧贯穿开设有配合第一定位栓(4)使用的第一圆形孔(3),所述第一底架(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横板(22),所述横板(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包括第一底架(1)和第二底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1)的左侧贯穿至第二底架(2)的内部,所述第二底架(2)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升降杆(5),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肢锻炼器(8),所述支撑块(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矩形块(11),所述第一矩形块(11)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电动升降杆(12),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12)的顶部与支架(7)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肢锻炼器(13),所述第一底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柱(16),所述下支撑柱(16)左侧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上支撑柱(17),所述下支撑柱(16)和上支撑柱(17)的右侧设置有定位装置(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肢体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8)包括第二定位栓(1801),所述下支撑柱(16)和上支撑柱(17)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矩形块(1802),所述第二矩形块(1802)的顶部贯穿开设有配合第二定位栓(1801)使用的第二圆形孔(1803),所述第二圆形孔(1803)的内腔与第二定位栓(1801)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栓(1801)的左侧与上支撑柱(17)的右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岳庄中心卫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