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505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属于食用菌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养液箱,培养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电箱,培养液箱的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输液管,且输液管与培养液箱的内部相连通,输液管的另一侧外壁等距设置有导液管,且导液管与输液管的内部相连通,导液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导液管上安装有排液阀,箱体的内部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承载框。本技术通过传动电机、防尘网、透气孔和排风机构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箱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快速交换,从而提高食用菌的培育效率,同时能够通过滤网和防尘网的相互配合,避免外界灰尘进入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1、食用菌是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且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菌类总称。中国己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现在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培养,人工培养使用菌时,首先要进行菌丝的培养,菌丝培养过程包括培养料的贮备和预处理、工具的洗涤、配料、培养基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贮存,食用菌培养装置就是用来培养食用菌菌丝的。

2、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682102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晋主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育盒,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存水盒和存液盒,所述存水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贯穿至装置主体内培育盒的顶部。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通过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方便对培育盒内的湿度和浑浊度进行感应,从而使得可以得知到材料培育的情况,然后再通过对电硬阀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有效的对水和营养液的自动添加,使得装置对材料进行培养的时候,培养起来更加稳定有效的同时,也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3、但上述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上述设计中整个箱体较为封闭,箱内空气流通效果较差,当需要实现箱内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时,需要手动打开密封门,操作较为麻烦,会降低食用菌的培育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养液箱,所述培养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电箱,所述培养液箱的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输液管,且输液管与培养液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液管的另一侧外壁等距设置有导液管,且导液管与输液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导液管上安装有排液阀,所述箱体的内部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承载框,两个相邻所述承载框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承载框的内部设置有培育盒,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外壁贯穿开设有相连通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底部设置有排风机构,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箱体的前端面通过铰链活动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另一侧安装有传动电机。

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风机构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蜗杆,且蜗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底部传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另一侧转动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与转杆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对称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滤网。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电箱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供电箱的前端面通过铰链转动设置有活动门。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电箱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安装有逆变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9、(1)通过传动电机、防尘网、透气孔和排风机构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箱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快速交换,从而提高食用菌的培育效率,同时能够通过滤网和防尘网的相互配合,避免外界灰尘进入箱内,解决了整个箱体较为封闭,箱内空气流通效果较差,当需要实现箱内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时,需要手动打开密封门,操作较为麻烦,会降低食用菌培育效率的问题;

10、(2)通过供电箱、太阳能板、逆变器、控制器和蓄电池的结构设计,能够通过太阳能板吸收太阳照射光源,并配合逆变器和控制器等外围结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为该装置提供电力,从而可以节约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养液箱(2),所述培养液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电箱(1),所述培养液箱(2)的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输液管(3),且输液管(3)与培养液箱(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液管(3)的另一侧外壁等距设置有导液管(4),且导液管(4)与输液管(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液管(4)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5)的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5)的内部,所述导液管(4)上安装有排液阀(13),所述箱体(5)的内部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承载框(14),两个相邻所述承载框(14)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5),所述承载框(14)的内部设置有培育盒(20),所述箱体(5)的另一侧外壁贯穿开设有相连通的透气孔(19),所述透气孔(19)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8),所述防尘网(18)的底部设置有排风机构(9),所述箱体(5)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11),所述箱体(5)的前端面通过铰链活动设置有箱门(8),所述箱门(8)的另一侧安装有传动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9)包括安装框(901),所述安装框(90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蜗杆(905),且蜗杆(905)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905)的底部传动连接有蜗轮(904),所述蜗轮(90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转杆(903),所述转杆(9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9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903)的另一侧转动设置有安装板(907),且安装板(907)与转杆(903)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907)的表面对称贯穿开设有通孔(908),所述安装板(907)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滤网(9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箱(1)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6),所述供电箱(1)的前端面通过铰链转动设置有活动门(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箱(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7),所述蓄电池(17)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的一侧安装有逆变器(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养液箱(2),所述培养液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电箱(1),所述培养液箱(2)的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输液管(3),且输液管(3)与培养液箱(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液管(3)的另一侧外壁等距设置有导液管(4),且导液管(4)与输液管(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液管(4)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5)的一侧外壁并延伸至箱体(5)的内部,所述导液管(4)上安装有排液阀(13),所述箱体(5)的内部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承载框(14),两个相邻所述承载框(14)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5),所述承载框(14)的内部设置有培育盒(20),所述箱体(5)的另一侧外壁贯穿开设有相连通的透气孔(19),所述透气孔(19)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8),所述防尘网(18)的底部设置有排风机构(9),所述箱体(5)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11),所述箱体(5)的前端面通过铰链活动设置有箱门(8),所述箱门(8)的另一侧安装有传动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9)包括安装框(9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进定张旭培丁伟刘倩楠张向阳李华云
申请(专利权)人:桐柏县阳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