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救援安全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救援安全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4622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救援安全带及其使用方法,佩戴在人体上,包括背垫、带有吊环的吊带、斜挎带、绑腿带和胸带;背垫布置在人体后背,背垫中部上方竖向设置吊带,吊带上端向上延伸连接吊环;背垫两侧对称设置斜挎带,斜挎带倾斜布置,背垫将斜挎带分隔为上肩带和下胯带,上肩带、背垫和下胯带依次连接固定,上肩带绕过人体肩部、向下绕至人体前胸,下胯带绕过人体胯部、向上绕至人体前胸,上肩带和下胯带之间扣接;下胯带上滑动设置有绑腿带,绑腿带两端之间扣接呈环形、连接于人体腿部,背垫上还设置有胸带,胸带两端之间扣接呈扁环形、连接于人体前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可以对人体全身进行固定防护,能够做到安全带的快速穿脱,提高救援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带,尤其涉及救援安全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安全带是应用在设备上的安全件,对于高空作业人员而言,其必需佩戴有安全带,现有的安全带大都需要人员自主穿脱,并且这类安全带多为马甲式,要求人员自主穿戴。

2、如专利公开号cn213912039u公开的一种用于建筑领域的安全带结构,其安全带本体、肩带、背带和胸带连接组合后类似于一个马甲形式,需要人员自主穿戴在上身,并且腿部也要自主伸入到套腿带中实现固定,这样整个安全带就穿戴在人体上。

3、对于人员的高空救援而言,需要人员穿戴安全带、通过设备吊运使其移动,以达到安全施救的目的。但是以上自主穿戴式的安全带则不适用于救援作业,是由于其穿戴较为繁琐,而且不便于脱卸,影响到救援效率。

4、面对被救人员处于受伤的状态,其肢体难以做到灵活活动,穿戴安全带较为困难,需要救援人员从旁协助其穿戴。如果被救人员处于昏迷状态,其暂时丧失自主意识,就完全无法自主穿戴安全带,这就需要救援人员将安全带穿戴在其身上,这个穿戴过程十分费力,而且救援人员来回活动其肢体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伤害。

5、以上,针对人员的救援工作而言,安全带的快速穿戴极为重要,这样可以对人员进行快速固定约束,节省救援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给予被救人员安全保护。

6、专利公开号cn217661170u公开了一种快速连接轻便救援安全带,主要包括保护环带、腰带、连接带和左右的腿带,根据其结构可以实现安全带的便捷穿脱。但是其为轻量化设计,结构较为简易,仅能对人员腰部以及双腿形成固定,无法固定上身,进而难以做到对人员多方位的保护,这样人员在被起吊转移过程中、上身可能会出现歪斜的意外,造成额外的安全伤害,影响救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常规自主穿戴式的安全带难以适用于伤患人员使其便捷穿戴问题,提供救援安全带及其使用方法,针对受伤或是昏迷状态的人员,通过救援人员将安全带穿戴在伤患身上,无需自主穿戴、也无需来回活动伤患,就能便捷将安全带穿戴于伤患,同时可以对伤患起到多方位的保护。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救援安全带,佩戴在人体上,包括背垫、带有吊环的吊带、斜挎带、绑腿带和胸带;

4、所述背垫布置在人体后背,背垫中部上方竖向设置所述吊带,吊带用于连接吊运设备,吊带上端向上延伸连接所述吊环,便于吊运设备的钩挂;

5、所述背垫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斜挎带,斜挎带倾斜布置,背垫将斜挎带分隔为上肩带和下胯带,所述上肩带、背垫和下胯带依次连接固定,上肩带绕过人体肩部、向下绕至人体前胸,所述下胯带绕过人体胯部、向上绕至人体前胸,上肩带和下胯带之间扣接,便于斜挎带固定于人体;

6、所述下胯带上滑动设置有所述绑腿带,便于绑腿带的位置调整,绑腿带两端之间扣接呈环形、连接于人体腿部,便于固定在大腿位置,所述背垫上还设置有所述胸带,胸带两端之间扣接呈扁环形、连接于人体前胸。

7、进一步地,所述吊带向上延伸、伸出人体头部,人体头部抵在吊带上,这样便于吊环露出在外,人体不会对其造成遮挡,方便吊环与吊运设备的连接。

8、进一步地,背垫两侧的所述斜挎带呈“x”形布设,增加了对人体的防护效果,两侧斜挎带的交叉点处布设所述背垫,所述上肩带和下胯带连接呈一字型倾斜排布。

9、进一步地,所述绑腿带上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绕设呈扁平的环状体,滑套套设在下胯带上,绑腿带通过所述滑套滑动于下胯带上,便于绑腿带移动在下胯带的任意位置,绑腿带绕设呈环状、连接在人体腿部。

10、进一步地,所述胸带横向布置、且垂直于吊带,胸带两端分别绕过人体两侧、绕至于人体前胸连接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上肩带和下胯带之间设置有带扣一来连接,所述绑腿带两端之间设置有带扣二来连接,所述胸带两端之间设置有带扣三来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带扣一、带扣二和带扣三均为皮带扣或日字扣的一种,能方便整个安全带的穿脱。

13、进一步地,还包括裆带,所述裆带竖向设置在背垫中部下方,裆带和所述吊带上下相对应,裆带上滑动设置有用于防护人体裆部的防护垫,所述裆带绕过人体裆部、向上绕至人体前胸后分为两个连接带,两个连接带对称布设,两个连接带和裆带连接组合后呈“y”形布设,两个连接带分别连接在两侧的上肩带上,实现裆带的连接固定,并增加了连接面积。

14、进一步地,所述上肩带上设置有压扣,所述连接带穿设在压扣内,压扣锁止所述连接带,连接带和上肩带之间还设置有魔术贴来粘接,通过两个零部件极大提高了连接带的固定效果。

15、救援安全带的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救援安全带,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1:将整个安全带平铺于地面,平铺后吊带、斜挎带、胸带、绑腿带和裆带均为一字型的平直带体,方便后续穿戴在伤患身体上;

17、步骤2:救援人员协助或抬运伤患平躺于平铺后的安全带上;

18、步骤3:救援人员将一侧斜挎带上的绑腿带连接固定在伤患的一大腿部,并将一侧斜挎带连接固定在伤患上身,实现一根斜挎带的穿戴;

19、步骤4:重复步骤3,将另一侧斜挎带上的绑腿带连接在伤患固定的另一大腿部,并将另一侧的斜挎带也连接固定在伤患上身,实现另一根斜挎带的穿戴;

20、步骤5:救援人员将裆带连同连接带上翻、绕过伤患裆部并绕至前胸位置,将连接带穿过压扣并操作压扣来锁紧连接带,并将连接带和上肩带粘接固定,实现裆带的穿戴固定;

21、步骤6:救援人员最后将胸带连接固定在伤患胸部位置,实现胸带的穿戴,胸带覆盖在连接带和斜挎带上方,便于对斜挎带和连接带进行约束。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3、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以背垫为基础,背垫具有一定尺寸规格,能提高安全带的稳定性,背垫上方布置带有吊环的吊带,可以方便安全带连接吊运设备,便于穿戴安全带后伤患的转运。背垫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斜挎带,两根斜挎带呈“x”形布设穿戴在人体上身,可以增加同人体的接触面积,起到防护效果。绑腿带在斜挎带上的位置可调,进而可以根据伤患腿部位置灵活调整绑腿带位置,便于绑腿带和大腿部位的连接固定。

24、本专利技术的裆带绕过伤患裆部、而后通过连接带分别连接两根斜挎带,形成对伤患的多方位的保护,防护垫在裆带上的位置可调,能够对伤患裆部进行防护,减轻不适感。胸带绕设呈扁环形固定于伤患胸部位置,并且胸带固定后可以对斜挎带和连接带形成约束,避免其松散,保证整个安全带可以牢靠穿戴在伤患身体上。

25、本专利技术的斜挎带、绑腿带和胸带上均带有皮带扣或是日字扣,方便实现斜挎带、绑腿带和胸带能够便捷的穿脱,进而便于整个安全带便捷穿脱在伤患上,同时斜挎带、绑腿带和胸带的长度可以灵活调整,相当于是松紧度可以调整,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胖瘦身形的伤患穿戴。裆带的分支连接带即通过压扣和上肩带连接,又通过魔术贴和上肩带连接,保证裆带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救援安全带,佩戴在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垫(1)、带有吊环(2)的吊带(3)、斜挎带(4)、绑腿带(5)和胸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3)向上延伸、伸出人体头部,人体头部抵在吊带(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背垫(1)两侧的所述斜挎带(4)呈“X”形布设,两侧斜挎带(4)的交叉点处布设所述背垫(1),所述上肩带(41)和下胯带(42)连接呈一字型倾斜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绑腿带(5)上设置有滑套(7),所述滑套(7)绕设呈扁平的环状体,滑套(7)套设在下胯带(42)上,绑腿带(5)通过所述滑套(7)滑动于下胯带(42)上,绑腿带(5)绕设呈环状、连接在人体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带(6)横向布置、且垂直于吊带(3),胸带(6)两端分别绕过人体两侧、绕至于人体前胸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肩带(41)和下胯带(42)之间设置有带扣一(8)来连接,所述绑腿带(5)两端之间设置有带扣二(9)来连接,所述胸带(6)两端之间设置有带扣三(10)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一(8)、带扣二(9)和带扣三(10)均为皮带扣或日字扣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裆带(11),所述裆带(11)竖向设置在背垫(1)中部下方,裆带(11)和所述吊带(3)上下相对应,裆带(11)上滑动设置有用于防护人体裆部的防护垫(14),所述裆带(11)绕过人体裆部、向上绕至人体前胸后分为两个连接带(111),两个连接带(111)对称布设,两个连接带(111)和裆带(11)连接组合后呈“Y”形布设,两个连接带(111)分别连接在两侧的上肩带(4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肩带(41)上设置有压扣(12),所述连接带(111)穿设在压扣(12)内,压扣(12)锁止所述连接带(111),连接带(111)和上肩带(41)之间还设置有魔术贴(13)来粘接。

10.救援安全带的使用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救援安全带,佩戴在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垫(1)、带有吊环(2)的吊带(3)、斜挎带(4)、绑腿带(5)和胸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3)向上延伸、伸出人体头部,人体头部抵在吊带(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背垫(1)两侧的所述斜挎带(4)呈“x”形布设,两侧斜挎带(4)的交叉点处布设所述背垫(1),所述上肩带(41)和下胯带(42)连接呈一字型倾斜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绑腿带(5)上设置有滑套(7),所述滑套(7)绕设呈扁平的环状体,滑套(7)套设在下胯带(42)上,绑腿带(5)通过所述滑套(7)滑动于下胯带(42)上,绑腿带(5)绕设呈环状、连接在人体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带(6)横向布置、且垂直于吊带(3),胸带(6)两端分别绕过人体两侧、绕至于人体前胸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肩带(41)和下胯带(42)之间设置有带扣一(8)来连接,所述绑腿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锐赵新生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