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4547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桩支护结构,其包括下沉在桩孔内的钢管桩,该桩孔呈环形,在钢管桩与外部土体之间具有外泥浆层,该外泥浆层呈环绕钢管桩的外壁延伸的筒状,在钢管桩与内部土体之间具有内泥浆层,该内泥浆层呈沿绕钢管桩的内壁延伸的筒状;该桩孔采用泥浆护壁的施工工艺形成,该外泥浆层和内泥浆层均由桩孔内所保留的泥浆形成。本申请还公开了钢管桩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本申请采用泥浆护壁的施工工艺形成桩孔,利用桩孔内的泥浆来形成内泥浆层和外泥浆层,当回收钢管桩时,转动钢管桩,即可破坏内外泥浆层的结构稳定性并液化,降低钢管桩与土体的粘结力,能够在拔桩时使桩内外的土体保持在地下,避免留下空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钢管桩由于具有施工方便、可回收等优势,大量应用于基坑施工中,作为基坑的支护桩。在基坑以及地下结构完成施工后,将钢管桩拔出回收,在拔出钢管桩时,钢管桩内的土体由于粘结作业,会随钢管桩一起被拔出,增大了钢管桩的重量,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将钢管桩从地下拔出,另外由于桩外土体的粘结作业,进一步增大了钢管桩的拔出难度。由于桩内的土体随钢管桩一起被拔出,这导致在回收钢管桩时,会在地下形成巨大的孔洞,需要进行二次回填,有时还会进行造成区域塌方,影响周围区域的安全性。尤其是钢管桩的下沉深度超过10米时,钢管桩内的土体造成钢管桩的难度急剧增加,有时由于没有大吨位的拔桩设备,或者拔桩成本太高,只能将钢管桩保留在地下,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2、为了降低钢管桩的拔出难度,在部分施工中,在钢管桩的底部安装了锥型桩尖,以避免土体进入到钢管桩内,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钢管桩在拔出时,在钢管桩内部携带土体,这种方法对于管径为300-400mm的钢管桩较为适宜,但不宜用于管径为800mm以上的钢管桩,这种大直径的钢管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沉在桩孔内的钢管桩,该桩孔呈环形,在钢管桩与外部土体之间具有外泥浆层,该外泥浆层呈环绕钢管桩的外壁延伸的筒状,在钢管桩与内部土体之间具有内泥浆层,该内泥浆层呈沿绕钢管桩的内壁延伸的筒状;该桩孔采用泥浆护壁的施工工艺形成,该外泥浆层和内泥浆层均由桩孔内所保留的泥浆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泥浆层的厚度为25-40mm,该内泥浆层的厚度为20-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管桩内填充有用于储水的砂层,该砂层覆盖在钢管桩的内部土体的顶部,砂层中的水分能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沉在桩孔内的钢管桩,该桩孔呈环形,在钢管桩与外部土体之间具有外泥浆层,该外泥浆层呈环绕钢管桩的外壁延伸的筒状,在钢管桩与内部土体之间具有内泥浆层,该内泥浆层呈沿绕钢管桩的内壁延伸的筒状;该桩孔采用泥浆护壁的施工工艺形成,该外泥浆层和内泥浆层均由桩孔内所保留的泥浆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泥浆层的厚度为25-40mm,该内泥浆层的厚度为20-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管桩内填充有用于储水的砂层,该砂层覆盖在钢管桩的内部土体的顶部,砂层中的水分能够向下渗入到内泥浆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内泥浆层中设置有内补水管,该内补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在内补水管上开设有内出水孔;在外泥浆层中设置有外补水管,该外补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在外补水管上开设有外出水孔;经内补水管和外补水管分别向内泥浆层和外泥浆层中补充水分;内补水管和外补水管的管底均到达钢管桩的底部。

5.钢管桩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深地智能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