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08451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13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材料包括二次粒子,所述二次粒子包括聚集的一次粒子,所述一次粒子与二次粒子满足以下关系:10≤D2<subgt;50</subgt;/D1<subgt;max</subgt;≤40(Ⅰ)D2<subgt;min</subgt;/D2<subgt;50</subgt;≥0.08(Ⅱ)D2<subgt;50</subgt;/D2<subgt;max</subgt;≥0.24(Ⅲ),式(Ⅰ)、(Ⅱ)和(Ⅲ)中,D1<subgt;max</subgt;为一次粒子的最大粒径,D2<subgt;50</subgt;为二次粒子的中值粒径,D2<subgt;min</subgt;为二次粒子的最小粒径,D2<subgt;max</subgt;二次粒子的最大粒径。本申请通过限定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的粒径大小关系以及二次粒子的粒径分布,使得一次粒子与二次粒子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对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目前,商业化的负极材料是石墨,其容量已经接近理论上限,进一步提升的幅度有限,迫切需要发展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

2、硅负极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的电池负极材料,具备高容量、来源丰富、相对安全等优势。但是硅负极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剧烈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材料粉化、破碎,电池的循环衰减很快。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有多重解决方案,包括对硅进行结构设计,采用纳米化、多孔化、进行复合包覆等方式进行改善,但是,现有的抑制体积膨胀的结构和工艺均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容量的增大抑制体积膨胀的效果有限。

3、因此,现在急需进一步降低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本申请的负极电池能够提高容量、循环稳定性的同时抑制体积膨胀。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二次粒子,所述二次粒子包括聚集的一次粒子,所述一次粒子与所述二次粒子满足以下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7)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3)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还包括存在于所述一次粒子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如下特征(1)~(2)中的至少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二次粒子,所述二次粒子包括聚集的一次粒子,所述一次粒子与所述二次粒子满足以下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7)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3)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还包括存在于所述一次粒子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如下特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称茂何鹏郭锷明任建国贺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