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伏屋顶瓦连接构造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光伏屋顶瓦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408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7
本文描述了用于将光伏屋顶瓦电耦合在一起的构造。描述了用于描述光伏屋顶瓦之间的冗余连接的具体实施例。特别地,每个光伏屋顶瓦上的接线盒包括通过二极管电耦合在一起的两个电缆端子。电缆端子之一电耦合到并联延伸到另一个光伏屋顶瓦上的接线盒的两根电缆,并且还耦合到光伏屋顶瓦的内部电路系统。出于安全目的,二极管允许通过旁路电缆绕过内部电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一般而言涉及光伏屋顶瓦。更具体而言,本公开描述了用于将相邻光伏屋顶瓦的接线盒电耦合在一起的构造。


技术介绍

1、在住宅和商用太阳能安装中,建筑物的屋顶通常安装有光伏(pv)模块,也称为pv或太阳能面板,其可以包括二维阵列(例如,6x12)的太阳能电池。pv屋顶瓦(或太阳能屋顶瓦)可以是一种特定类型的pv模块,为家庭提供天气保护和令人愉悦的美观外观,同时还用作将太阳能转换成电的pv模块。pv屋顶瓦的形状可以类似于常规的屋顶瓦,并且可以包括封装在前盖和后盖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但通常比常规的太阳能面板封闭更少的太阳能电池。

2、前盖和后盖可以是强化玻璃或其它可以保护pv电池免受天气因素影响的材料。注意的是,典型的屋顶瓦的维度可以为15in×8in=120in2=774cm2,并且典型的太阳能电池的维度可以为6in×6in=36in2=232cm2。这些太阳能电池的布线和连接器可能是复杂的,并且在安装期间需要密集的劳动力。至少出于这个原因,期望改进布线和连接器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1、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光伏屋顶瓦。该光伏屋顶瓦可以具有多个屋顶瓦的装饰性外观并且被配置为机械和电耦合到其它光伏屋顶瓦。

2、公开了相应的光伏屋顶瓦并且其可以包括如下的光伏屋顶瓦,该光伏屋顶瓦包括保护盖;背板;部署在保护盖和背板之间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包括接近光伏屋顶瓦的第一端的第一电端子和接近光伏屋顶瓦的第二端的第二电端子;粘附到背板的面向屋顶的表面的第一接线盒,第一接线盒包括:第一电缆端子,其包括电耦合到第一电端子的第一端和电耦合到第一电引线和第二电引线的第二端,第一电引线和第二电引线被配置为从相邻的光伏屋顶瓦并联接收电能;第二电缆端子;以及将第一电缆端子电耦合到第二电缆端子的二极管;粘附到背板的面向屋顶的表面的第二接线盒,第二接线盒包括:第三电缆端子,第三电缆端子电耦合到第二电端子并且被配置为接收由多个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以及旁路电缆,其包括位于第二电缆端子处的第一电缆端和位于第三电缆端子处的第二电缆端。

3、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顶并且其可以包括如下的光伏屋顶,该光伏屋顶包括:第一光伏屋顶瓦,其包括第一接线盒;与第一光伏模块相邻的第二光伏屋顶瓦,第二光伏屋顶瓦包括:第二接线盒;第三接线盒;以及二极管,其中第二光伏屋顶瓦的内部电路系统将第二接线盒内的第一电缆端子电耦合到第三接线盒内的第二电缆端子;将第一接线盒电耦合到第二接线盒的第一电缆;与第一电缆并联将第一接线盒电耦合到第二接线盒的第二电缆;以及将第二接线盒电耦合到第三接线盒的第三电缆,其中当第二接线盒处的电压超过预定阈值时,二极管将从第一接线盒接收到的电能跨过第三电缆引导至第二接线盒。

4、“太阳能电池条”、“光伏条”、“较小电池”或“条带”是光伏结构(诸如太阳能电池)的一部分或片段。光伏结构可以被划分成多个条带。条带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任何尺寸。条带的宽度和长度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条带可以通过进一步划分先前划分的条带来形成。

5、“指状线”、“指状电极”和“指状物”是指光伏结构的用于收集载流子的细长的导电(例如,金属)电极。

6、“母线”、“总线线路”或“总线电极”是指光伏结构的细长的导电(例如,金属)电极,用于聚集由两个或更多个指状线收集的电流。母线通常比指状线宽,并且可以沉积或以其它方式定位在光伏结构上或光伏结构内的任何位置。单个光伏结构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母线。

7、“光伏结构”可以指太阳能电池、片段或太阳能电池条。光伏结构不限于通过特定方法制造的设备。例如,光伏结构可以是晶体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基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基太阳能电池或其条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屋顶瓦,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光伏屋顶瓦是第一光伏屋顶瓦并且所述相邻的光伏屋顶瓦是第二光伏屋顶瓦,其中第二光伏屋顶瓦机械地耦合到第一光伏屋顶瓦并使用第一电引线和第二电引线电耦合到第一光伏屋顶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包括位于第一表面的边缘附近的第一边缘母线和位于第二表面的相对边缘附近的第二边缘母线,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被布置为使得第一太阳能电池的第一边缘母线与相邻太阳能电池的第二边缘母线重叠,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形成串联耦合的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二极管被配置为当在第一电缆端子处达到预定阈值电压时允许在第一电缆端子处接收到的电能流过所述二极管并进入到第二电缆端子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预定阈值电压大于所述光伏屋顶瓦的正常操作电压,并且所述二极管被配置为当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路退化时防止电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第一电缆端子与第二电缆端子分离且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当第一电缆端子处的电压超过预定阈值时,所述二极管将在第一电缆端子处接收到的电能引导至第二电缆端子并跨过所述旁路电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第一电缆端子限定切口区域,所述切口区域适于将所述二极管定位在第一电缆端子与第二电缆端子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还包括被配置为将所述光伏屋顶瓦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屋顶顶部上的支脚,其中所述支脚包括被配置为将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固定到所述光伏屋顶瓦的电缆管理特征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还包括被配置为将所述光伏屋顶瓦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屋顶顶部上的支脚,其中所述旁路电缆布线在所述支脚的一部分和所述背板之间。

11.一种光伏屋顶,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第三电缆位于第二光伏屋顶瓦的外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所述二极管直接电耦合到第一电缆端子和部署在第二接线盒内的第三电缆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第三电缆的第一电缆端位于第三电缆端子处,并且第三电缆的第二电缆端位于第二端子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所述内部电路系统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相关联的电路系统、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第二电缆端子包括第一柔性连接器,第一柔性连接器延伸穿过由第二光伏屋顶瓦的背板限定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二电缆端子电耦合到第一电端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第二电缆端子包括第二柔性连接器,第二柔性连接器延伸穿过由所述背板限定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电缆端子电耦合到第二电端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第二接线盒比第三接线盒更靠近第一光伏屋顶瓦。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屋顶,还包括直接耦合到第一光伏模块和第二光伏模块的间隔脚,其中所述间隔脚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光伏屋顶瓦和第二个光伏屋顶瓦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屋顶,其中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围绕所述间隔脚的前部布线。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光伏屋顶瓦,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光伏屋顶瓦是第一光伏屋顶瓦并且所述相邻的光伏屋顶瓦是第二光伏屋顶瓦,其中第二光伏屋顶瓦机械地耦合到第一光伏屋顶瓦并使用第一电引线和第二电引线电耦合到第一光伏屋顶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包括位于第一表面的边缘附近的第一边缘母线和位于第二表面的相对边缘附近的第二边缘母线,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被布置为使得第一太阳能电池的第一边缘母线与相邻太阳能电池的第二边缘母线重叠,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形成串联耦合的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二极管被配置为当在第一电缆端子处达到预定阈值电压时允许在第一电缆端子处接收到的电能流过所述二极管并进入到第二电缆端子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所述预定阈值电压大于所述光伏屋顶瓦的正常操作电压,并且所述二极管被配置为当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路退化时防止电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第一电缆端子与第二电缆端子分离且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当第一电缆端子处的电压超过预定阈值时,所述二极管将在第一电缆端子处接收到的电能引导至第二电缆端子并跨过所述旁路电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其中第一电缆端子限定切口区域,所述切口区域适于将所述二极管定位在第一电缆端子与第二电缆端子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瓦,还包括被配置为将所述光伏屋顶瓦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屋顶顶部上的支脚,其中所述支脚包括被配置为将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R·纳迪姆帕里E·里兹曼亚茨迪M·帕施科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特斯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