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8358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汽车原线料的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无机填料、抗氧剂、润滑剂、乙华平橡胶,乙华平橡胶与聚氯乙烯树脂的投料质量比为0.05‑0.15∶1,乙华平橡胶中VA的重量含量大于等于50%;增塑剂由投料质量比为2‑6∶1的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构成,第一增塑剂为偏苯三酸三辛酯,第二增塑剂为癸二酸二辛酯和/或己二酸二辛酯;制备时先将稳定剂、聚氯乙烯树脂和增塑剂捏合,再加入无机填料和乙华平橡胶混合,然后与剩余原料密炼,挤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材料能够在制成超薄(0.13平方毫米以下)状态下实现对耐磨性、耐高温高压性以及耐低温性能的兼顾和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大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目前,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但随着对汽车空间、汽车多功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则对于汽车零部件占据的空间则要求相对更小,例如,目前提出了采用导体规格低至0.13平方毫米左右的电线,在此种情况下,作为包裹导体的绝缘层,同样要求其厚度超薄进而减小电线整体尺寸;通常而言,材料的厚度越薄其耐磨性越差,一旦绝缘层的厚度变薄,其耐磨性将受到严峻挑战,同时基于节省空间与合理布局的需要,汽车线通常是很多线攒聚在一起,当在较高温度和较高外力作用下,越薄的材料越容易形变、老化甚至发生使相邻导线短路的情况,此外,低温也容易使得超薄绝缘层脆断现象;而目前常用的汽车线束材料较难以满足超薄情况下对耐磨性、耐高温高压性以及耐低温性能的兼顾和平衡。

2、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7400317a,其公开了一种低气味pvc汽车线束材料,其包括聚氯乙烯树脂、氯化聚乙烯、稳定剂复合物、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无机填料、抗氧剂、润滑剂和气味吸附剂;然而,该汽车线束材料主要是解决现有汽车线束电缆料气味大,存在高voc含量的问题,当将其制成超薄材料之后,其同样难以满足对耐磨性、耐高温高压性以及耐低温性能的兼顾和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该材料能够在制成超薄(0.13平方毫米以下)状态下实现对耐磨性、耐高温高压性以及耐低温性能的兼顾和平衡。

2、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在制备0.13平方毫米以下的汽车电缆中的应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5、一种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无机填料、抗氧剂、润滑剂,特别地,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还包括乙华平橡胶,所述乙华平橡胶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投料质量比为0.05-0.15∶1,所述乙华平橡胶中va的重量含量大于等于50%;

6、所述增塑剂由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构成,所述第一增塑剂为偏苯三酸三辛酯,所述第二增塑剂为癸二酸二辛酯和/或己二酸二辛酯,所述第一增塑剂与所述第二增塑剂的投料质量比为2-6∶1。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乙华平橡胶中va的重量含量为50%-70%。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增塑剂与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投料质量比为0.2-0.4∶1。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增塑剂与所述第二增塑剂的投料质量比为2.5-5∶1。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氯乙烯树脂为乙烯法pvc树脂,其聚合度1280~1320。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填料为选自碳酸钙、钛白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滑剂为选自聚乙烯蜡(pe蜡)、聚丙烯蜡、eva蜡、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为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24、抗氧剂1076、抗氧剂300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稳定剂由水滑石、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锌构成,所述水滑石、所述硬脂酸钙和所述硬脂酸锌的投料质量比为1-12∶1∶0.25-4。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以重量份数计,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100份、增塑剂20-40份、稳定剂5-15份、乙华平橡胶5-15份、无机填料5-30份、抗氧剂0.1-1.5份、润滑剂0.5-1.5份。

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上述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7、(a)向搅拌机中加入配方量的稳定剂、聚氯乙烯树脂和增塑剂,进行捏合;然后在加热条件下加入无机填料和乙华平橡胶,搅拌,得混合料;

18、(b)将所述混合料与其余原料用密炼机进行密炼,再挤出造粒。

1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备所述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的实施方式包括:

20、(a)向搅拌机中加入配方量的稳定剂、聚氯乙烯树脂和增塑剂,进行捏合;

21、然后在100-120℃下加入无机填料和乙华平橡胶,不断搅拌并升温至120-140℃,得混合料;

22、(b)将所述混合料与其余原料用密炼机进行密炼,密炼温度为180-195℃,再挤出造粒。

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经单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其中,单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一区温度150-160℃、二区温度160-170℃、三区温度170-180℃、四区温度170-180℃、机头温度170-180℃。

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上述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在制备0.13平方毫米以下的汽车电缆中的应用。

2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经过锐意研究,当在聚氯乙烯树脂为基体树脂的基础上添加va含量大于等于50%的乙华平橡胶,同时对增塑剂进行调控,选择直链偏苯增塑剂(第一增塑剂)和低温增塑剂(第二增塑剂)进行组合,发现,当使乙华平橡胶的添加量约占聚氯乙烯树脂的5%-10%,直链偏苯增塑剂的用量显著大于低温增塑剂时,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不仅能够在制成超薄(0.13平方毫米以下)状态下实现对耐磨性、耐高温高压性以及耐低温性能的兼顾和平衡,而且还在其它力学性能诸如拉伸强度等方面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无机填料、抗氧剂、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还包括乙华平橡胶,所述乙华平橡胶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投料质量比为0.05-0.15∶1,所述乙华平橡胶中VA的重量含量大于等于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乙华平橡胶中VA的重量含量为5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与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投料质量比为0.2-0.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塑剂与所述第二增塑剂的投料质量比为2.5-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为乙烯法PVC树脂,其聚合度1280~1320;和/或,所述无机填料为选自碳酸钙、钛白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选自聚乙烯蜡、聚丙烯蜡、EVA蜡、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和/或,所述抗氧剂为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24、抗氧剂1076、抗氧剂300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由水滑石、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锌构成,所述水滑石、所述硬脂酸钙和所述硬脂酸锌的投料质量比为1-12∶1∶0.25-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100份、增塑剂20-40份、稳定剂5-15份、乙华平橡胶5-15份、无机填料5-30份、抗氧剂0.1-1.5份、润滑剂0.5-1.5份。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0.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在制备0.13平方毫米以下的汽车电缆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无机填料、抗氧剂、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原线料的原料还包括乙华平橡胶,所述乙华平橡胶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投料质量比为0.05-0.15∶1,所述乙华平橡胶中va的重量含量大于等于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乙华平橡胶中va的重量含量为5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与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投料质量比为0.2-0.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塑剂与所述第二增塑剂的投料质量比为2.5-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氯乙烯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树脂为乙烯法pvc树脂,其聚合度1280~1320;和/或,所述无机填料为选自碳酸钙、钛白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兵陈敏李善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通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