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制造技术_技高网

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2828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50
本申请涉及热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包括背心主体、制冷器、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循环水路层设置于背心主体里侧,并通过背面的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相连接。制冷器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控制板、水箱、冷却单元、水泵和电池单元组成。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装配成制冷器外壳,制冷器外壳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通过连接孔分别与冷却单元和水箱相连接,第二壳体的两侧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有散热出风口以及入风口。本申请通过在制冷器和背心里侧形成的封闭式循环水路以实现水循环制冷,并通过水循环带走体表的部分热量,以为高温户外工作者提供舒适且持久的体感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防护,尤其是涉及一种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


技术介绍

1、在高温环境下,户外工作人员通过身体大量出汗进行体表降温,容易造成脱水从而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疲劳等中暑现象。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热病,如热衰竭和热射病,导致户外工作人员昏厥甚至死亡。

2、现有的避暑方式,通过为户外工作人员提供大量的补水饮品以及防晒物质(例如,戴宽檐帽、头巾以及防晒服),以避免体液的大量流失。同时,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以规避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体力劳动。

3、现有的避暑方式无法为户外工作人员提供舒适体感环境,使得户外工作人员无法长时间在高温的户外环境下进行正常作业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以解决高温环境下为户外工作人员提供舒适体感环境的问题。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所述制冷背心包括背心主体、设置于所述背心主体的背面的制冷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背心主体与所述制冷器的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

3、所述背心主体包括缝制在里侧的循环水路层,所述背心主体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循环水路层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循环水路层的出水口相连接;

4、所述制冷器包括连接所述背心主体背面的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水箱、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冷却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水泵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电池单元;其中

5、所述第二壳体两侧设置有散热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入风口;

6、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制冷器外壳时,所述制冷器外壳顶部形成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至所述冷却单元的出水口,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至所述水箱的侧面进水口,所述水箱的侧面出水口连接至所述水泵的进水口,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冷却单元的进水口。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心主体与制冷器之间形成封闭的循环水路,并通过水泵驱动循环水路中水进行流动,从而实现水循环并通过水循环带走穿戴者的部分热量以降低体表的温度。同时通过制冷器中的冷却单元对从背心主体流入制冷器中的水进行制冷降温,确保制冷器流入背心主体的水与穿戴者的体表有较大的温差,从而使得体表热量能够持续传输到循环水路的水中。

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一电池槽,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池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制冷器外壳时,所述第一电池槽与所述第二电池槽形成电池连接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单元可以进行只有拆装,从而避免了电量耗尽导致设备无法使用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时长。同时,电池连接孔可以起到电池单元的拔插方向引导作用,确保电池单元能够顺利的与制冷器进行连接。

1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连接孔底部的连接端子,所述电池单元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孔嵌入所述制冷器中,以形成对插式连接结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池单元与制冷器之间采用对插式连接设计使得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断开变得非常简单,插式连接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了电池更换操作效率。同时插式连接比较紧密贴合,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了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和电力传输的可靠性。

1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采用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包括连接背心主体的软管,连接所述软管的公端接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公端接头与所述制冷器之间的母座接头;

13、所述母座接头包括设置于顶部的带有按键的弹性连接环,所述公端接头包括凹形腰部,所述公端接头嵌入所述母座接头时,所述弹性连接环嵌入所述凹形腰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按键可以实现母座接头和公端接头的拆装,从而在确保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背心主体与制冷器进行分离式故障排查和更换,更加便于设备的故障检修。且在设备装配阶段也可以方便进行各个制冷器的装配。

1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制冷面的第一水冷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制冷面的第二水冷壳体;

16、所述第一水冷壳体与所述第二水冷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上开孔以及下开孔,所述第一水冷壳体的下开孔与所述第二水冷壳的下开孔通过导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水冷壳体的上开孔为所述冷却单元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水冷壳体的下开孔为所述冷却单元的进水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器的结构提高制冷效率,通过两个独立的制冷单元协同工作,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背心主体的温度,提供更强大的制冷性能。

1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透明的显示区域,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后,所述显示器透过所述显示区域进行所述制冷器的工作信息的显示。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的显示区域允许用户实时监视制冷器的工作状态和信息。通过显示器,用户可以轻松了解制冷器的性能参数、工作模式、温度控制等关键信息,提供了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直观了解。

2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按键孔,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可通过所述按键孔伸出所述制冷器外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物理按键用户可以根据预设的方式对制冷器进行工况的控制,有助于提高用户对制冷器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在需要快速调整工况时。

2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以及所述背心主体的背面分别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魔术贴连接至所述背心主体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壳体的外侧以及背心主体的背面分别设置有魔术贴,使得制冷器的第一壳体能够轻松地连接和脱离背心主体,从而实现了方便的拆卸和安装。

2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所述制冷器外壳时,所述制冷器外壳顶部还形成第三连接孔,所述水箱包括设置于顶部的加水管以及管盖,所示加水管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伸出所述制冷器外侧,并与所述管盖嵌入式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器外壳顶部设置第三连接孔,使得加水管能够轻松地伸出制冷器外侧,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地进行加水操作,无需拆卸整个外壳。同时通过加水管与管盖的嵌入式连接,可以减少水分渗漏的风险。

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路层采用一体注塑成型。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背心包括背心主体、设置于所述背心主体的背面的制冷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背心主体与所述制冷器的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一电池槽,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池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制冷器外壳时,所述第一电池槽与所述第二电池槽形成电池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连接孔底部的连接端子,所述电池单元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孔嵌入所述制冷器中,以形成对插式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采用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包括连接背心主体的软管,连接所述软管的公端接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公端接头与所述制冷器之间的母座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制冷面的第一水冷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制冷面的第二水冷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透明的显示区域,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后,所述显示器透过所述显示区域进行所述制冷器的工作信息的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按键孔,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可通过所述按键孔伸出所述制冷器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以及所述背心主体的背面分别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魔术贴连接至所述背心主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所述制冷器外壳时,所述制冷器外壳顶部还形成第三连接孔,所述水箱包括设置于顶部的加水管以及管盖,所示加水管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伸出所述制冷器外侧,并与所述管盖嵌入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路层采用一体注塑成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背心包括背心主体、设置于所述背心主体的背面的制冷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背心主体与所述制冷器的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一电池槽,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池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制冷器外壳时,所述第一电池槽与所述第二电池槽形成电池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连接孔底部的连接端子,所述电池单元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孔嵌入所述制冷器中,以形成对插式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采用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包括连接背心主体的软管,连接所述软管的公端接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公端接头与所述制冷器之间的母座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水循环制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第二半导体制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制冷面的第一水冷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智怡
申请(专利权)人:高途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