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263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二沉池、集水区和人工湿地,其中,所述初沉池为筒状结构,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雨水篦子、第一多孔承重墙、活性炭层、第二多孔承重墙和排渣管,其中,初沉池的底部为漏斗结构,排渣管与漏斗结构的最底端连接;初沉池的中下部位与污水进水管连接,所述污水进水管上设置有格栅;所述集水区的横截面上设置有反应渗透墙,反应渗透墙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滤网、填充墙和反应介层。初沉池、二沉池、反应渗透墙的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分隔、渗透和促进反应的功能,而且解决了传统湿地易堵塞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水资源的污染与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废水排放和处理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还威胁着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利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如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实现水质的净化,但在效率、成本、设备规模、维护难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局限性,尤其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废水成分和水质波动。

3、湿地作为一种天然的水处理系统,因其优良的水质改善效果和环境友好性逐渐受到关注。自然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物理过滤等多种机制,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水质的净化与恢复。受此启发,人工湿地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自然湿地的水处理效果,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运行维护相对便利等优点,因此在城市和农村废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二沉池、集水区和人工湿地,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由20-40份砂、10-20份磷灰石、15-25份沸石、20-30份秸秆和5-15份生物炭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反应介层中,纳米零价铁的质量份为2-7%,有机黏土的质量份为93-98%,%为质量百分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初沉池和二沉池之间的连接管道的高度大于二沉池与集水区之间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二沉池、集水区和人工湿地,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由20-40份砂、10-20份磷灰石、15-25份沸石、20-30份秸秆和5-15份生物炭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反应介层中,纳米零价铁的质量份为2-7%,有机黏土的质量份为93-98%,%为质量百分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初沉池和二沉池之间的连接管道的高度大于二沉池与集水区之间的连接管道的高度大于污水进水管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进水管的高度为初沉池高度的1/4-1/2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涛高舒嘉左志玲王武斌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环境研究院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