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除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241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除磷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过滤框,过滤框安装于固定支架上;过滤框内可拆卸地安装一个树脂装填模块,其厚度为2‑10cm,且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密布满蜂窝状过滤孔道,过滤孔道沿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到达第二侧面,且过滤孔道的内径沿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方向为渐变式缩小或先渐变式缩小至最小内径后再扩大;过滤孔道的内径最大值为8‑12mm,内径最小值为2‑4mm;过滤孔道填充0.15‑0.35mm的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量为60‑85%;树脂装填模块的两个侧面上复合无纺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磷装置,能快速吸附污水中的磷,除磷速度快且除磷效率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除磷装置


技术介绍

1、磷是生命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含磷污水的超标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一系列的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目前污水除磷的主要方法有生物法、化学法和吸附法。生物法除磷依赖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环境要求高,水质变化对除磷效果影响较大。化学法除磷则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试剂,成本较高,同时会产生大量污泥,难以处理。吸附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同时对不同浓度的含磷污水,尤其是低浓度下的含磷污水处理效果较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技术。

2、目前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的形态主要为粉末状,在工程应用中存在难使用、易流失和难回收等问题,而大颗粒或球状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直接装填到过滤容腔中又存在除磷效率低、除磷速度慢等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需要对现有除磷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除磷装置,能快速吸附污水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支架和过滤框,过滤框安装于固定支架上;所述过滤框内可拆卸地安装一个树脂装填模块,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为2-10cm,且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密布满蜂窝状过滤孔道,过滤孔道沿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到达第二侧面,且所述过滤孔道的内径沿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方向为渐变式缩小或先渐变式缩小至最小内径后再扩大;所述过滤孔道的内径最大值为8-12mm,内径最小值为2-4mm;所述过滤孔道填充0.15-0.35mm的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量为过滤孔道容积的60-85%;在所述树脂装填模块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复合无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支架和过滤框,过滤框安装于固定支架上;所述过滤框内可拆卸地安装一个树脂装填模块,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为2-10cm,且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密布满蜂窝状过滤孔道,过滤孔道沿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到达第二侧面,且所述过滤孔道的内径沿树脂装填模块的厚度方向为渐变式缩小或先渐变式缩小至最小内径后再扩大;所述过滤孔道的内径最大值为8-12mm,内径最小值为2-4mm;所述过滤孔道填充0.15-0.35mm的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量为过滤孔道容积的60-85%;在所述树脂装填模块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复合无纺布以封堵过滤孔道的开口避免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漏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锆改性大孔型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锆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装填模块是由第一组装件和第二组装件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再兴王楠楠高玮刘蕊韩严和马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