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零件引脚镀前自动扎线机构及扎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189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板零件引脚电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板零件引脚镀前自动扎线机构,包括零件、扎线组件、夹持组件和裁线组件,所述零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引脚,所述扎线组件包括横移模组,所述横移模组的输出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跳线滚轮、夹线夹爪、导向棒、纵向模组和拉线夹爪,所述纵向模组的输出端设置有竖直模组,所述竖直模组上设置有导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在基板零件引脚镀前扎线的自动化机构,主要针对基板宽度从8毫米到30毫米不等,引脚间距大于2毫米的基板零件的引脚扎线的难题;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扎线机构进行扎线操作的零件,扎线一致性高,保障了零件电镀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板零件引脚电镀,尤其涉及基板零件引脚镀前自动扎线机构,以及基板零件引脚镀前自动扎线机构的扎线方法。


技术介绍

1、电镀就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作的物体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电镀过程中,镀层金属离子形成的电镀液作为阳极,待镀件作为阴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在多个零件同时电镀或单个零件不同部分需同时电镀但不同部分之间不导电时,需要使用导电金属丝线将多个零件或单个零件不同部分进行扎线连接再与电源负极相连。

2、在电镀生产领域中,基板类零件主要是由引脚、基板组成,基板将引脚分隔从而导致引脚之间互相不导电,而基板类零件的电镀需求是在引脚上镀上镀层,因此需要在引脚上扎导电丝线将引脚串联后与电源负极相连,实现电镀。

3、因基板零件在外形尺寸、引脚长度、引脚间距上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很多电镀厂家针对镀前扎线工序采用人工进行扎线,存在劳动强度大、一致性差,间接导致人工成本高,电镀一致性差的问题。现为了满足基板零件电镀生产前的自动扎线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板零件引脚镀前自动扎线机构,包括零件(10)、扎线组件(20)、夹持组件(30)和裁线组件(40),所述零件(10)包括基板(11)、设置在基板(11)上的引脚(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组件(20)包括横移模组(21),所述横移模组(21)的输出端设置有底板(22),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防跳线滚轮(23)、夹线夹爪(24)、导向棒(25)、纵向模组(26)和拉线夹爪(29),所述纵向模组(26)的输出端设置有竖直模组(27),所述竖直模组(27)上设置有导针(28),导电丝线的线头依次贯穿防跳线滚轮(23)、夹线夹爪(24)的夹持区域、导向棒(25)、导针(28),后由拉线...

【技术特征摘要】

1.基板零件引脚镀前自动扎线机构,包括零件(10)、扎线组件(20)、夹持组件(30)和裁线组件(40),所述零件(10)包括基板(11)、设置在基板(11)上的引脚(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组件(20)包括横移模组(21),所述横移模组(21)的输出端设置有底板(22),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防跳线滚轮(23)、夹线夹爪(24)、导向棒(25)、纵向模组(26)和拉线夹爪(29),所述纵向模组(26)的输出端设置有竖直模组(27),所述竖直模组(27)上设置有导针(28),导电丝线的线头依次贯穿防跳线滚轮(23)、夹线夹爪(24)的夹持区域、导向棒(25)、导针(28),后由拉线夹爪(29)夹持线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零件引脚镀前自动扎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30)包括夹持零件(10)的零件夹爪(31)、带动零件夹爪(31)转动的旋转夹爪(32)、板体(33),所述旋转夹爪(32)安装在板体(33)上,所述零件夹爪(31)与所述旋转夹爪(32)的输出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光林蒋度远龙文军谭元英刘林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克鲍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