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尤其涉及河道堤顶存在重要道路或其他敏感构筑物的河滩侧深基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水利工程中存在很多河滩侧建筑物,如进水闸、挡潮闸、防洪闸、引水口、排水口等,施工时涉及围堰和基坑工程。当河道堤顶存在重要道路、铁路等敏感构筑物时,基坑不具备开挖放坡条件,只能考虑采用垂直支护结构。但对于河滩侧建筑物基坑,由于河床是倾斜的,垂直水流方向两侧地形高差较大,存在基坑外围土压力不平衡现象;而且河道堤顶道路车辆荷载大、对变形控制要求高,导致基坑实施难度大。在基坑深度较浅时,可采用悬臂式结构或斜撑支护等型式;但当基坑深度较大时,悬臂结构、斜撑结构难以满足自身稳定及周边环境变形要求,需采取另外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深基坑技术中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采用围堰与基坑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围堰填土压力及河道水压力为围护结构提供支撑反力,确保基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并减小河道堤顶的沉降变形,使受保护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可减少土石围堰占用河道范围,在节约围堰工程投资、避让航道和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方面更具优势。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包括土石围堰堰体、垂直防渗体、围护结构、内支撑结构;所述土石围堰堰体设置于临河侧,兼做支护结构的回填区提供支护反力;所述垂直防渗体设置于基坑四周土体内形成封闭圈;所述围护结构作为深基坑的垂直支
4、进一步地,所述土石围堰堰体主要由抛石戗堤、土石料回填区、钢筋网兜护坡、防冲抛石区、粘土回填区组成,抛石戗堤填筑至常水位以上,为围堰的基础,粘土回填区位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的中心部位,土石料回填区位于粘土回填区的两侧,防冲抛石区位于土石料回填区的外侧,钢筋网兜护坡位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的最外层迎水侧。
5、进一步地,所述垂直防渗体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或水泥搅拌桩防渗墙、或高压旋喷桩防渗墙或其组合的形式,以阻止或减少河水及地下水渗入,为基坑提供干燥的施工环境。
6、进一步地,所述围护结构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管桩、或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当采用密排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管桩时,桩缝隙之间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嵌缝。
7、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结构采用混凝土支撑、或钢支撑或二者的组合形式,若基坑平面尺寸较大,则在基坑内设置立柱桩及钢格构柱,根据基坑深度采用一层或者多层平面支撑。
8、本专利技术采用围护结构结合内支撑结构的垂直支护形式,通过临河侧设置土石围堰堰体进水挡水,同时为基坑支护结构提供水土压力,形成四周封闭的基坑支护结构,并在基坑周边设置一圈垂直防渗体增加渗径。
9、一种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填筑土石围堰堰体至垂直防渗体顶高程,施工基坑的垂直防渗体,形成基坑外侧防渗闭合圈,继续填筑围堰堰体至设计堰顶高程;
11、s2、施工基坑围护结构;
12、s3、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坑内疏干降水,然后进行内支撑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首先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面,施工第一道支撑,待混凝土支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或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进行后续开挖;继续开挖至下一道支撑底面,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开挖至坑底后,及时浇筑底部混凝土垫层;
13、s4、施工完成基坑内的永久建筑物;
14、s5、待基坑内永久建筑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基坑内支撑结构和围护结构多余部分;
15、s6、拆除土石围堰堰体。
16、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若设置降水井,则同时施工坑内降水井。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专利技术将围堰工程与基坑支护结构相结合,利用围堰回填土压力及河道水压力提供支护反力,可有效控制堤顶道路的沉降变形,确保堤顶道路施工期不中断,并且保护了堤顶道路施工期的安全性;
19、2、本专利技术中基坑采用垂直支护方式,通过围堰与基坑相结合,围堰靠近基坑侧的放坡长度大大缩短,可有效减少围堰占用河道范围,当河道为航道或有生态保护要求时更有优势;
20、3、由于河岸地形相对于河床部位高,围堰向堤顶道路侧偏移后,不仅围堰轴线减小,高度也大幅降低,有效节约了围堰工程的投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石围堰堰体、垂直防渗体、围护结构、内支撑结构;所述土石围堰堰体设置于临河侧,兼做支护结构的回填区提供支护反力,所述垂直防渗体设置于基坑四周土体内形成封闭圈,所述围护结构作为深基坑的垂直支护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为基坑内水平向支护结构,其两端与所述围护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主要由抛石戗堤、土石料回填区、钢筋网兜护坡、防冲抛石区、粘土回填区组成,抛石戗堤填筑至常水位以上,为围堰的基础,粘土回填区位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的中心部位,土石料回填区位于粘土回填区的两侧,防冲抛石区位于土石料回填区的外侧,钢筋网兜护坡位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的最外层迎水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防渗体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或水泥搅拌桩防渗墙、或高压旋喷桩防渗墙或其组合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管桩、或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当采用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结构采用混凝土支撑、或钢支撑或二者的组合形式,若基坑平面尺寸较大,则在基坑内设置立柱桩及钢格构柱,根据基坑深度采用一层或者多层平面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若设置降水井,则同时施工坑内降水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石围堰堰体、垂直防渗体、围护结构、内支撑结构;所述土石围堰堰体设置于临河侧,兼做支护结构的回填区提供支护反力,所述垂直防渗体设置于基坑四周土体内形成封闭圈,所述围护结构作为深基坑的垂直支护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为基坑内水平向支护结构,其两端与所述围护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主要由抛石戗堤、土石料回填区、钢筋网兜护坡、防冲抛石区、粘土回填区组成,抛石戗堤填筑至常水位以上,为围堰的基础,粘土回填区位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的中心部位,土石料回填区位于粘土回填区的两侧,防冲抛石区位于土石料回填区的外侧,钢筋网兜护坡位于所述土石围堰堰体的最外层迎水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兼做支护结构的深基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南南,张柏成,余建平,赖勇,张永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