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盘松低效林的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0684 阅读:5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盘松低效林的改造方法。针对地盘松林遗传品质差、优质种源缺乏和高强度间伐引发紫茎泽兰蔓延及土壤侵蚀、造林苗木不易成活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优质云南松营养袋育苗、地盘松林低强度3次抚育间伐、挖穴整地和人工营造云南松容器苗方式,将地盘松低效林改造为云南松林,解决了改造过程中水土流失、紫茎泽兰蔓延和人工造林质量差的问题,使云南松遗传品质得到改善,提高了林分质量和造林效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盘松低效林改造方法,特别适合应用于云南松分布区低效林分的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退化林分改造技术,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地盘松是云南松的一个变种,与云南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地盘松呈灌木状,干丛 生,高l-2m(个别可达5-6m),生长缓慢。地盘松林是云南松林退化后形成的一种主要植被 类型,在云南省尤其是金沙江中游及滇中地区最为普遍。以往在云南松林的长期经营过程 中,由于对云南松林的采伐主要选择高大、通直的个体,使林地中保留下来的通常为低矮、 树干扭曲的劣质个体,这些个体通过天然落种更新繁殖,使新形成的个体遗传品质和林分 质量不断下降,最终形成低矮扭曲的地盘松林;另外,在云南松的人工造林过程中,有些地 方由于采种育苗时为追求方便,选取一些低矮云南松甚至地盘松进行采种、育苗和造林,所 形成的人工林生长缓慢,干形扭曲、出材率低,经济效益差,缺乏培养前途,导致这些天然和 人工形成的林分是云南省尤其是金沙江中游及滇中地区最常见、又是天然林经营中急待改 造的林分类型之一。以往对地盘松林的改造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的改造方法,主要是通过 封育保护,任其自然生长发育和更新演替,或者实行全面皆伐或高强度皆伐后通过人工造 林进行改造。上述两种方法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前一种改造方法因为地盘松林内 云南松优质种源缺乏,而劣质地盘松不断更新繁殖,很难被取代,因此依靠自然演替恢复需 要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效果不佳;后一种方法通过皆伐或高强度择伐后人工造林的改造措 施,会导致伐后林地郁闭度大幅度下降、引发林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紫茎泽兰蔓延,所栽植 的云南松幼苗受紫茎泽兰的竞争、土壤养分、水分匮缺和幼苗生长初期缺乏侧方庇荫的影 响,导致造林成活率低,造林幼苗生长发育迟缓,改造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将地盘松林改造为优质云南 松林,使林地中云南松个体遗传品质得到改善,提高了云南松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地盘松低效林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云南松优质容器苗的培育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春季在苗圃进行营养袋育苗,营养袋选择 13cm(高)X615cm(直径)的塑料袋,袋装土壤利用云南松林下微酸性土壤,播前云南松种 子用60°C的温水浸泡24h,除去空粒、杂质,再用质量分数为0. 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00 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消毒lOmin,消毒后催芽2 4h,然后在每袋内点播3 5粒云南松种子, 播后盖上一薄层细土,用喷壶浇透水,播后控制水分,防止鼠、虫危害;(2)地盘松林的抚育间伐分3次抚育间伐方式完成,第1、第2次间伐选择林分中密度较大、生长最差的 地盘松个体,包括干形最差、高度最矮、生长最慢的地盘松个体和染病个体作为间伐对 象,第3次伐除剩余的所有地盘松个体,每次间伐强度为采伐株数占首次间伐前株数的30% -35%,采伐间隔期在3-5年,根据林分郁闭度而定,在林分郁闭度> 0. 4时,间隔期可 较短,在郁闭度Z 0. 4时,间隔期可较长,间伐作业时间选择秋冬季进行,间伐过程中保留 林地中的阔叶树种;(3)造林地的整地和人工植苗造林选择7月份雨季来临前在地盘松林抚育间伐后的林中空地上进行挖穴整地,苗穴 规格为40cmX40cmX40cm,株行距ImXl. 5m, 7月雨季来临后进行云南松人工造林,造林苗木采用当年春季大田培育的云南松营养袋容器苗,造 林过程中保留林地中的阔叶树种;(4)林地抚育管理在造林后1个月和以后4年内的每年雨季,对造林苗木周围的紫茎泽兰和其他杂 草进行人工铲除,防治病虫害和防火发生,对林地实施严格管护,禁止人畜践踏破坏。本专利技术取得的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地盘松低效林的低强度3次抚育间伐和 人工营造优质云南松容器苗,减轻了对林地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了优质云南松种源的引 入,克服了以往皆伐改造和高强度皆伐改造时所引发的紫茎泽兰蔓延、土壤侵蚀、以及云南 松造林苗木受水分、养分不足和紫茎泽兰竞争而生长不良、死亡率高、改造效果差的弊端, 也避免了单纯封育保护方式中云南松优质种源缺乏、更新效果不良、恢复演替时间长的缺 陷,在地盘松林和其他云南松低效林改造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云南松优质容器苗的培育春季在苗圃应用云南松优良种源进行营养袋育苗,营养袋选择 13cm(高)X615cm(直径)的塑料袋,袋装土壤利用云南松林下微酸性土壤,播前云南松种 子用60°C的温水浸泡24h,除去空粒、杂质,再用质量分数为0. 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00 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消毒lOmin,消毒后催芽2 4h,然后在每袋内点播3 5粒云南松种子, 播后盖上一薄层细土,用喷壶浇透水,播后控制水分,防止鼠、虫危害;(2)地盘松林的抚育间伐分3次抚育间伐方式完成,前2次间伐选择林分中密度较大、生长最差的地盘 松个体,包括干形最差、高度最矮、生长最慢的地盘松个体和染病个体作为间伐对象, 第3次间伐淘汰剩余的所有地盘松个体,每次间伐强度为采伐株数占首次间伐前株数的 30% -35%,采伐间隔期在3-5年之间,根据林分郁闭度而定,在林分郁闭度> 0. 4时,间隔 期可较短,在郁闭度Z 0. 4时,间隔期可较长,间伐作业时间选择秋冬季进行,间伐过程中 保留林地中的阔叶树种;(3)造林地的整地和人工植苗造林每次抚育间伐后次年7月份雨季来临前,在地盘松林抚育间伐林地中进行挖穴整 地,苗穴规格为40CmX40CmX 40cm,株行距ImX 1. 5m ;7月雨季来临后进行云南松人工造 林,造林苗木采用当年春季大田培育的云南松营养袋容器苗;(4)林地抚育管理 在造林后1个月和以后4年内的每年雨季,对造林苗木周围的紫茎泽兰和其他杂 草进行人工铲除,防治病虫害和防火发生,对林地实施严格管护,禁止人畜践踏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盘松低效林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云南松优质容器苗的培育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春季在苗圃进行营养袋育苗,营养袋选择13cm(高)×615cm(直径)的塑料袋,袋装土壤利用云南松林下微酸性土壤,播前云南松种子用60℃的温水浸泡24h,除去空粒、杂质,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0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消毒10min,消毒后催芽2~4h,然后在每袋内点播3~5粒云南松种子,播后盖上一薄层细土,用喷壶浇透水,播后控制水分,防止鼠、虫危害;(2)地盘松林的抚育间伐分3次抚育间伐方式完成,第1、第2次间伐选择林分中密度较大、生长最差的地盘松个体,包括干形最差、高度最矮、生长最慢的地盘松个体和染病个体作为间伐对象,第3次伐除剩余的所有地盘松个体;每次间伐强度为采伐株数占首次间伐前株数的30%-35%,采伐间隔期在3-5年,根据林分郁闭度而定,在林分郁闭度≥0.4时,间隔期可较短,在郁闭度∠0.4时,间隔期可较长,间伐作业时间选择秋冬季进行,间伐过程中保留林地中的阔叶树种;(3)造林地的整地和人工植苗造林选择7月份雨季来临前在地盘松林抚育间伐后的林中空地上进行挖穴整地,苗穴规格为40cm×40cm×40cm,株行距1m×1.5m,7月雨季来临后进行云南松人工造林,造林苗木采用当年春季大田培育的云南松营养袋苗,造林过程中保留林地中的阔叶树种;(4)林地抚育管理在造林后1个月和以后4年内的每年雨季,对造林苗木周围的紫茎泽兰和其他杂草进行人工铲除,防治病虫害和防火发生,对林地实施严格管护,禁止人畜践踏破坏。...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地盘松低效林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云南松优质容器苗的培育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春季在苗圃进行营养袋育苗,营养袋选择13cm(高)×615cm(直径)的塑料袋,袋装土壤利用云南松林下微酸性土壤,播前云南松种子用60℃的温水浸泡24h,除去空粒、杂质,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0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消毒10min,消毒后催芽2~4h,然后在每袋内点播3~5粒云南松种子,播后盖上一薄层细土,用喷壶浇透水,播后控制水分,防止鼠、虫危害;(2)地盘松林的抚育间伐分3次抚育间伐方式完成,第1、第2次间伐选择林分中密度较大、生长最差的地盘松个体,包括干形最差、高度最矮、生长最慢的地盘松个体和染病个体作为间伐对象,第3次伐除剩余的所有地盘松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克武臧润国郎南军江期川黄永祥周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