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晶涛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32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技术涉及抗震支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底座、伸缩管、减震板、支撑柱和安装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顶端通过减震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通过设置的高效调节减震机构,能够对安装座与支撑柱的外侧接触位置进行多方位的减震保护,便于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的高效减震保护,提高了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的减震保护性能,通过设置的可拆卸固定机构,便于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的稳定安装固定,也便于调节固定锥的长度,对该建筑用抗震支座进行调整安装,增加了该建筑用抗震支座安装时的安装可调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抗震支座,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技术介绍

1、建筑即建筑物与建构物,支座是指用以支承和固定设备的部件,支座多为两个t形结构的桶状板材对立套设而成,板材之间会设立橡胶垫用以减震,并通过螺栓完成连接,抗震效果一般,在顶部受到压力不一致时,支座连接处的一侧受到的压力增强,无法对受到压力进行分担或缓冲,易造成连接处受损甚至断裂,在专利号为202121704888.9的中国专利中,具体提及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在改变受力角度的同时,对多余压力进行吸收,并起到卸力的作用,有效避免减震板一侧压力不一致而导致受损甚至断裂的情况。

2、但是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安装座与支撑柱之间的减震接触面较小,无法对安装座与支撑柱之间进行很好的减震保护,且该建筑用抗震支座无法与地面之间进行很好的固定,难以满足现有的安装需求。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具备调节减震和便捷固定等优点,解决了安装座与支撑柱之间的减震接触面较小,无法对安装座与支撑柱之间进行很好的减震保护,且该建筑用抗震支座无法与地面之间进行很好的固定,难以满足现有的安装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调节减震和便捷固定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底座、伸缩管、减震板、支撑柱和安装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顶端通过减震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柱与安装座之间安装有高效调节减震机构,所述高效调节减震机构包括容纳腔、按压板和调节螺杆;

3、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

4、所述底座的外侧安装有可拆卸固定机构,所述可拆卸固定机构包括拆卸环板和环形轨;

5、所述底座的外侧放置有拆卸环板,所述拆卸环板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环形轨。

6、优选的,所述高效调节减震机构还包括上减震垫、下减震垫、加固环板和顶安装架;

7、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对应按压板底端位置处放置有上减震垫,所述上减震垫的底端放置有下减震垫,所述下减震垫的底端放置有加固环板,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安装架。

8、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与安装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与上减震垫的底端接触。

9、优选的,所述加固环板和安装座的直径相同,且加固环板与安装座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10、优选的,所述可拆卸固定机构还包括转动套管、限位架、固定锥和螺纹槽;

11、所述环形轨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转动套管,所述底座的顶端对应环形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转动套管的内侧放置有固定锥,所述固定锥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

12、优选的,所述固定锥与限位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套管与固定锥之间通过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的高效调节减震机构,可将上减震垫置于支撑柱顶端,随后将安装座置于支撑柱顶端,使得按压板与上减震垫顶端接触,能够对不同厚度的上减震垫进行稳定接触使用,再将调节螺杆进行旋转,带动按压板下移对上减震垫进行稳定按压,能够分别使用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对支撑柱的外侧进行接触,对安装座与支撑柱的外侧接触位置进行多方位的减震保护,便于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的高效减震保护,提高了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的减震保护性能。

15、2、通过设置的可拆卸固定机构,可将拆卸环板置于底座外侧对拆卸环板与底座之间进行固定,随后顺着环形轨将转动套管进行旋转,结合转动套管与固定锥外侧螺纹槽的螺纹连接,能够将固定锥加入泥土中,便于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的稳定安装固定,也便于调节固定锥的长度,对该建筑用抗震支座进行调整安装,增加了该建筑用抗震支座安装时的安装可调整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底座(1)、伸缩管(2)、减震板(3)、支撑柱(4)和安装座(5),所述底座(1)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伸缩管(2),所述伸缩管(2)的顶端通过减震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端安装有安装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安装座(5)之间安装有高效调节减震机构(6),所述高效调节减震机构(6)包括容纳腔(601)、按压板(602)和调节螺杆(6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调节减震机构(6)还包括上减震垫(604)、下减震垫(605)、加固环板(606)和顶安装架(6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603)与安装座(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4)的顶端与上减震垫(604)的底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环板(606)和安装座(5)的直径相同,且加固环板(606)与安装座(5)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固定机构(7)还包括转动套管(703)、限位架(704)、固定锥(705)和螺纹槽(7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锥(705)与限位架(70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套管(703)与固定锥(705)之间通过螺纹槽(706)进行螺纹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底座(1)、伸缩管(2)、减震板(3)、支撑柱(4)和安装座(5),所述底座(1)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伸缩管(2),所述伸缩管(2)的顶端通过减震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端安装有安装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安装座(5)之间安装有高效调节减震机构(6),所述高效调节减震机构(6)包括容纳腔(601)、按压板(602)和调节螺杆(6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调节减震机构(6)还包括上减震垫(604)、下减震垫(605)、加固环板(606)和顶安装架(6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晶涛
申请(专利权)人:朱晶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