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堆叠结构及周转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201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7
本技术涉及周转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堆叠结构以及周转箱。该连接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铰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可折叠连接;周转箱包括底座、侧支架、侧门、顶门,底座和侧支架之间依靠上述连接结构形成可折叠连接,侧门和底座之间以及侧门和顶门之间均为铰接,从而使周转箱可折叠,便于收纳和运输;该周转箱折叠后能够堆叠以减少占用的空间,且堆叠的相邻周转箱之间设有固定件将相邻周转箱连接使周转箱相对固定,提高周转箱堆叠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的周转箱用于周转摩托车,还具有可以折叠收纳,可以堆叠运输,免安装,可以重复使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周转箱,具体涉及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堆叠结构以及周转箱。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摩托车周转箱都是用木架钉装的,或者下面用钢架,侧边和上面用木架,安装麻烦,安全性不高,因木架基本不能重复利用,故导致物流包装成本太高。而摩托车旅行经常涉及从一个目的地辗转多个目的地,故要求周转箱能够快速安装和重复使用,以达到方便快速装车和重复利用降低成本的目的。

2、技术专利cn216270378u提出一种车体周转箱,其包括底架、前挡架和后挡架,前挡架和底架铰接,后挡架和底架是可拆卸连接,因此不需要实用时能够将前挡架折叠并将后挡架拆下,便于周转箱的收纳。当周转箱打开,把摩托车推到周转箱过程中,需要将后挡架拆下,摩托车到位后再将后挡架安装到底架上。这种周转箱虽然便于车体进出周转箱,但是每一次车体进出都需要拆装后挡架,操作不便。

3、此外,为了使周转箱打开时前挡架和底架的相对位置固定,前挡架和底架之间插接连接,当需要折叠前挡架时,需先将前挡架向上提使前挡架离开底架的插接孔,再将前挡架折叠,操作繁琐,不利于快速折叠周转箱。

4、最后,折叠的周转箱叠置时,仅依靠上下两个周转箱的插接进行固定,固定不可靠,位于上方的周转箱有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堆叠结构以及周转箱,以解决上述现有周转箱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选择地折叠或者打开,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铰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可折叠连接,还设有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单元的锁紧接头,锁紧接头伸出到第一单元外,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锁紧接头延伸到第二单元并与第二单元连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

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在打开和折叠之间切换时,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绕转轴相对旋转90°至180°。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设有铰链,第一单元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单元的上半部,第二单元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单元的下半部,铰链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可折叠连接;

5、锁紧接头设置在位于第一单元上半部的第一连接部,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锁紧件,锁紧接头伸出到第一单元的上方,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锁紧接头延伸到第二单元并通过锁紧件与第二单元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是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是空心的,第一立柱上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连接部,锁紧接头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内侧并凸出第一立柱上端端部的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开设有第一通孔;

7、第二单元是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下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二单元的第二连接部,第二立柱下端是空心的,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二通孔,锁紧件为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

8、所述螺纹连接件具有梅花形握持部。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是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连接部,锁紧接头包括重型铰链,重型铰链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外侧面的第一铰接板以及与第一铰接板铰接的第二铰接板;

10、第二单元是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下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二单元的第二连接部,锁紧件为螺纹连接件,当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打开时,第二铰接板和第二立柱的外侧面抵接,螺纹连接件将第二铰接板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

11、所述螺纹连接件具有梅花形握持部。

1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周转箱,包括底座和侧支架,侧支架和底座之间依靠上述连接结构形成可折叠连接,底座设有第一单元,侧支架设有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折叠连接使底座和侧支架形成可折叠连接的连接关系,从而可选择地将周转箱展开形成完整的箱体用于周转货物或者折叠用于收纳周转箱。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布置的立柱,立柱包括设置在下方的第一立柱和设置在上方的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为第一单元,第二立柱为第二单元,第一立柱上端和第二立柱下端可折叠连接,第一立柱设置在底座的一侧并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具有多个,侧支架还包括多个横杆,横杆两端与同一高度的立柱连接;

14、还包括侧门,侧门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侧门的上端与侧支架形成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侧门可选择性地打开至一端接触地面形成斜坡,所述货物是摩托车,斜坡用于摩托车进出该周转箱。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设有第一连接件,侧门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使侧门的上端与侧支架连接从而周转箱使用时侧门与侧支架相对固定。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侧支架为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为设置在侧门上的第一套筒,操作第一连接件使其相对于侧支架伸缩,第一连接件伸出时插入到第一套筒内使侧门和侧支架连接,第一连接件收缩时离开第一套筒使侧门和侧支架的连接脱开。

17、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顶门,顶门与侧门铰接,侧支架的顶部与顶门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使顶门可选择地与侧支架连接或者与侧支架的连接断开。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顶门的安装件,安装件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顶门设置在安装槽内从而盖设在底座上方。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立柱上方的第三立柱,第三立柱下端与第二立柱上端铰接形成所述可折叠连接,第三立柱上端设有第三通孔,第二立柱下端设有第四通孔,当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折叠时,第三立柱上端的第三通孔和第二立柱下端的第四通孔对应,用于固定侧门和侧支架的第一连接件插入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第三立柱上端和第二立柱下端连接,从而使侧支架折叠后相对固定。

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周转箱的堆叠结构,周转箱包括底座和侧支架,侧支架包括设置在底座侧面的多个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底座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到底座下方,第一立柱的上下两端端部是空心的,第一立柱的上端内侧设有锁紧接头并凸出第一立柱,周转箱折叠后,位于上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下端叠放在位于下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上端,且位于下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上端的锁紧接头插入到位于上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下端内侧。

21、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堆叠的相邻周转箱相对固定的固定件,所述锁紧接头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内侧并凸出第一立柱上端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铰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可折叠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选择地折叠或者打开,还设有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单元的锁紧接头,锁紧接头伸出到第一单元外,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锁紧接头延伸到第二单元并与第二单元连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在打开和折叠之间切换时,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绕转轴相对旋转90°至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设有铰链,第一单元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单元的上半部,第二单元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单元的下半部,铰链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可折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是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是空心的,第一立柱上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连接部,锁紧接头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内侧并凸出第一立柱上端端部的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开设有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是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连接部,锁紧接头包括重型铰链,重型铰链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外侧面的第一铰接板以及与第一铰接板铰接的第二铰接板;

6.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侧支架,侧支架和底座之间依靠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形成可折叠连接,底座设有第一单元,侧支架设有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折叠连接使底座和侧支架形成可折叠连接的连接关系,从而可选择地将周转箱展开形成完整的箱体用于周转货物或者折叠用于收纳周转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布置的立柱,立柱包括设置在下方的第一立柱和设置在上方的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为第一单元,第二立柱为第二单元,第一立柱上端和第二立柱下端可折叠连接,第一立柱设置在底座的一侧并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具有多个,侧支架还包括多个横杆,横杆两端与同一高度的立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设有第一连接件,侧门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使侧门的上端与侧支架连接从而周转箱使用时侧门与侧支架相对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侧支架为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为设置在侧门上的第一套筒,操作第一连接件使其相对于侧支架伸缩,第一连接件伸出时插入到第一套筒内使侧门和侧支架连接,第一连接件收缩时离开第一套筒使侧门和侧支架的连接脱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门,顶门与侧门铰接,侧支架的顶部与顶门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使顶门可选择地与侧支架连接或者与侧支架的连接断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顶门的安装件,安装件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顶门设置在安装槽内从而盖设在底座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立柱上方的第三立柱,第三立柱下端与第二立柱上端铰接形成所述可折叠连接,第三立柱上端设有第三通孔,第二立柱下端设有第四通孔,当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折叠时,第三立柱上端的第三通孔和第二立柱下端的第四通孔对应,用于固定侧门和侧支架的第一连接件插入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第三立柱上端和第二立柱下端连接,从而使侧支架折叠后相对固定。

13.一种周转箱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周转箱包括底座和侧支架,侧支架包括设置在底座侧面的多个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底座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到底座下方,第一立柱的上下两端端部是空心的,第一立柱的上端内侧设有锁紧接头并凸出第一立柱,周转箱折叠后,位于上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下端叠放在位于下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上端,且位于下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上端的锁紧接头插入到位于上方的周转箱的第一立柱下端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堆叠的相邻周转箱相对固定的固定件,所述锁紧接头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固定设置在第一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铰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可折叠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选择地折叠或者打开,还设有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单元的锁紧接头,锁紧接头伸出到第一单元外,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锁紧接头延伸到第二单元并与第二单元连接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在打开和折叠之间切换时,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绕转轴相对旋转90°至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打开时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设有铰链,第一单元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单元的上半部,第二单元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单元的下半部,铰链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形成可折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是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是空心的,第一立柱上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连接部,锁紧接头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内侧并凸出第一立柱上端端部的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开设有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是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端端部向内延伸的一段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连接部,锁紧接头包括重型铰链,重型铰链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外侧面的第一铰接板以及与第一铰接板铰接的第二铰接板;

6.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侧支架,侧支架和底座之间依靠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连接结构形成可折叠连接,底座设有第一单元,侧支架设有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折叠连接使底座和侧支架形成可折叠连接的连接关系,从而可选择地将周转箱展开形成完整的箱体用于周转货物或者折叠用于收纳周转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布置的立柱,立柱包括设置在下方的第一立柱和设置在上方的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为第一单元,第二立柱为第二单元,第一立柱上端和第二立柱下端可折叠连接,第一立柱设置在底座的一侧并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具有多个,侧支架还包括多个横杆,横杆两端与同一高度的立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挎子堂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