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979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音新风装置,涉及新风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机箱和箱盖,机箱内部通过前隔板和后隔板分隔出滤尘室、风机室和送风腔;风机室内部安装有风机单元,送风腔内部通过立架和导风板构成蜿蜒曲折的风道,风道的两侧贴合有消音棉,风道底部及顶面均安装有消音垫。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立架和若干导风板的结构设计及布局,在送风腔内构建出蜿蜒曲折的迂回型蛇形风道,可使得声波在风道内能够被设置的消音棉全面吸收,同时借助蜿蜒曲折的风道设计,可以有效对空气进行过二次过滤,提高空气质量,而且,送风风机与机箱之间的软接触,能够有效降低风机振动产生的振动噪音,进一步的提高降噪效果,实现静音送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风机,具体涉及一种静音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1、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主要分为排风式新风机和送风式新风机两种类型,是居家生活的健康伴侣,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送风式新风机设备,其后置风道多采用的是直道设计,在风道周围设置吸音材料,达到降噪效果,然而这种直道设计的风道结构,在送风过程中,不论是由风机产生的噪音还是以气流产生的噪音声波,都无法有效被直道内壁的降噪材料吸收,其消音降噪效果有限。

2、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静音型的新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音新风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包括机箱和箱盖,所述箱盖通过螺丝扣在机箱顶部,而所述箱体一端呈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插槽竖直设置在机箱的内侧,所述插槽与机箱之间采用螺丝固定或者焊接固定中的一种,两个所述插槽内分别插有前隔板和后隔板,所述机箱内部通过所述前隔板和所述后隔板分隔出滤尘室、风机室和送风腔三个区域,其中、风机室位于机箱的中间,滤尘室作为新风过渡区域设置在机箱前端的开口端内侧,而送风腔为了保证内部下述风道设计的完整性,则设置在机箱尾端的封闭端内侧,新风机在工作时,空气先通过滤尘室、再通过风机室后进入送风腔内,最后通过送风腔内部的风道,排出机箱;

4、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室内部安装有风机单元,为了尽可能减少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传出机箱外,其所述风机单元主要由送风风机以及隔音棉构成,所述隔音棉包裹在送风风机的外部,借此可以实现送风风机与机箱之间的软接触,相比传统新风机的风机固定方式而言,能够有效降低风机振动与机箱之间产生的振动噪音。

5、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超静音送风效果,一改传统的风道设计,所述送风腔的中部安装有立架,所述送风腔内的两侧箱壁以及立架两侧均等距离固定有导风板,其中,立架上的导风板以及机箱内壁上安装的导风板相邻之间采用错位分布,并在所述送风腔内部通过立架和导风板构成蜿蜒曲折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的两侧粘贴有消音棉,其消音棉厚度在1-2厘米,同时还在所述风道底部的箱体上以及构成风道顶面的箱盖上均安装有消音垫。

6、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的进风端与设置在所述后隔板上的出风口相对,所述机箱尾端箱壁上对应风道出风端设置有排风口。

7、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垫上对应导风板和立架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

8、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风机单元能够在风机室内保持有效的固定,同时还能满足风机单元与风机室内壁之间的软接触,所述风机单元与风机室的内壁之间通过u形簧片隔开,所述u形簧片与构成风机室的前隔板、后隔板以及机箱侧壁之间采用可拆式固定连接,其中u形簧片有多个,且多个u形簧片分布在风机单元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两端,将风机单元托在风机室中间,使其不与前隔板、后隔板、机箱内壁以及箱盖直接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后隔板上的出风口与风机单元上的风机送风口之间通过软风管连通,所述前隔板上对应风机单元中的吸风口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风机单元的吸风口之间采用软风管连通。

10、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新风空气质量,所述滤尘室的内部还通过边框固定有空气净化组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主要包括滤盒、网框、网板、滤菌层、pm2.5过滤层和空气净化填充粒料。

11、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空气净化组件在滤尘室内能够更好的与机箱之间达成配合,所述滤盒的外尺寸与滤尘室相适配,所述箱盖的底部与滤盒顶部的开口之间紧密贴合,而且为了方便后期对空气净化组件的维护,滤盒与滤尘室之间采用滑动配合,且所述边框与滤尘室前端的开口之间采用可拆式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填充粒料填装在网框内且与网框顶部的开口持平,满载所述空气净化填充粒料的网框活动插在滤盒内部,且所述网框顶部的开口与滤盒顶部的开口齐平,该设计中,当滤盒完全插入滤尘室内部后,其箱盖即是滤盒的盒盖,可以对滤盒顶部以及网框顶部的开口实施封堵,一方面是对网框的定位,另一方面则是避免空气净化填充粒料在网框中散落出来。

13、进一步的,所述网板有两块,且两块所述网板分别活动插在网框两侧与滤盒两端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滤菌层和pm2.5过滤层分别通过两块所述网板夹在滤盒前后两端内侧的间隙中,其中,滤菌层采用活性炭纤维布、静电过滤棉、熔喷布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叠层组合构成,且为空气净化组件的第一道空气过滤机构,用来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而pm2.5过滤层采用聚酯纤维空气过滤无纺布、超细纤维滤纸、聚丙烯滤纸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叠层组合构成,为空气净化组件的第三道空气过滤机构,用来过滤掉空气中的飘尘或尘埃,降低pm值,提高空气质量,而作为空气净化组件的第二道空气过滤机构,其空气净化填充粒料采用活性炭颗粒,主要用来吸附空气中的甲醛,以及异味,提高新风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14、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立架和若干导风板的结构设计及布局,在送风腔内构建出蜿蜒曲折的迂回型蛇形风道,一改传统的笔直风道设计,增加气流在风道内滞留时间,可以使得声波在风道内被设置的消音棉全面吸收,相比传统的直道新风设备而言,其消音效果更加突出,同时蜿蜒曲折的风道设计,在气流通过弯折部位时,可借助消音棉改变气流路径,配合消音棉内部的微孔或纤维结构,可以有效对空气进行过二次过滤,不仅具备降噪效果,还能达到空气的二次过滤效果,提高空气质量,与此同时,风机单元中的送风风机与机箱之间,通过u形簧片以及在送风电机外围包裹的一层隔音棉,实现送风风机与机箱之间的软接触,相比传统新风机的风机固定方式而言,能够有效降低风机振动与机箱之间产生的振动噪音,从而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新风机的降噪效果,实现静音送风的目的,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包括机箱(1)和箱盖(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部设置有两个插槽(2),两个所述插槽(2)内分别插有前隔板(3)和后隔板(4),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所述前隔板(3)和所述后隔板(4)分隔出滤尘室(10)、风机室和送风腔三个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7)的进风端与设置在所述后隔板(4)上的出风口(13)相对,所述机箱(1)尾端箱壁上对应风道(7)出风端设置有排风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3)上对应导风板(5)和立架(6)的位置设置有卡槽(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单元(12)与风机室的内壁之间通过U形簧片(14)隔开,所述风机单元(12)主要由送风风机以及隔音棉构成,所述隔音棉包裹在送风风机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隔板(4)上的出风口(13)与风机单元(12)上的风机送风口之间通过软风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隔板(3)上对应风机单元(12)中的吸风口位置设有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与风机单元(12)的吸风口之间采用软风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室(10)的内部通过边框(16)固定有空气净化组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主要包括滤盒(17)、网框(18)、网板(19)、滤菌层(20)、PM2.5过滤层(21)和空气净化填充粒料(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盒(17)的外尺寸与滤尘室(10)相适配,且滤盒(17)与滤尘室(10)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箱盖(15)通过螺丝扣在机箱(1)顶部,所述箱盖(15)的底部与滤盒(17)顶部的开口之间紧密贴合,所述边框(16)与滤尘室(10)前端的开口之间采用可拆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填充粒料(22)填装在网框(18)内且与网框(18)顶部的开口持平,满载所述空气净化填充粒料(22)的网框(18)活动插在滤盒(17)内部,且所述网框(18)顶部的开口与滤盒(17)顶部的开口齐平,所述网板(19)有两块,且两块所述网板(19)分别活动插在网框(18)两侧与滤盒(17)两端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滤菌层(20)和PM2.5过滤层(21)分别通过两块所述网板(19)夹在滤盒(17)前后两端内侧的间隙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菌层(20)采用活性炭纤维布、静电过滤棉、熔喷布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叠层组合构成,所述PM2.5过滤层(21)采用聚酯纤维空气过滤无纺布、超细纤维滤纸、聚丙烯滤纸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叠层组合构成,所述空气净化填充粒料(22)采用活性炭颗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包括机箱(1)和箱盖(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部设置有两个插槽(2),两个所述插槽(2)内分别插有前隔板(3)和后隔板(4),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所述前隔板(3)和所述后隔板(4)分隔出滤尘室(10)、风机室和送风腔三个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7)的进风端与设置在所述后隔板(4)上的出风口(13)相对,所述机箱(1)尾端箱壁上对应风道(7)出风端设置有排风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3)上对应导风板(5)和立架(6)的位置设置有卡槽(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单元(12)与风机室的内壁之间通过u形簧片(14)隔开,所述风机单元(12)主要由送风风机以及隔音棉构成,所述隔音棉包裹在送风风机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隔板(4)上的出风口(13)与风机单元(12)上的风机送风口之间通过软风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隔板(3)上对应风机单元(12)中的吸风口位置设有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与风机单元(12)的吸风口之间采用软风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室(10)的内部通过边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康弗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