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979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5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壳体以及第一加热件。其中,电芯组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包括侧面液冷板,第一加热件夹设在侧面液冷板与电芯组的侧面之间,侧面液冷板能够支撑第一加热件贴附于电芯组的侧面。即当电芯组长时间使用发生膨胀后,侧面液冷板支撑第一加热件,即可防止第一加热件与电芯组脱离,即可保证加热的安全性。且在保证第一加热件与电芯组的良好接触时,也可保证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从而能够保证加热速度。且相较于单独设置侧面液冷板,第一加热件可填充侧面液冷板与电芯组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1、锂电池对温度非常敏感,必须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使用。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必须在零度以上才能充电,所以在冬天较寒冷的天气时,需要对其进行加热才能充电。目前常用的两种加热方案是在电芯侧面粘贴加热膜或使用液热对电芯进行加热。液热加热的速率太慢,无法满足快速加热的使用需求。在电芯侧面粘贴加热膜的方式也存在弊端,当电芯长时间使用后,电芯会发生膨胀,侧面中间部位会凸起2mm左右。由于中间凸起导致其他部分的胶体开裂,加热膜跟电芯侧面分离,加热膜会一直处于干烧状态,温度会高达到300℃以上,粘贴加热膜的胶更容易开裂,以至于干烧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且当加热膜至少部分脱离电芯侧面时,对电芯的加热速度也会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电池包的充电时间,导致车辆在冬天无法快速充电。

2、因此,亟需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能够保证加热速度以及加热的安全性。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4、电芯组;

5、壳体,所述电芯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侧面液冷板;

6、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夹设在所述侧面液冷板与所述电芯组的侧面之间,所述侧面液冷板能够支撑所述第一加热件贴附于所述电芯组的侧面。

7、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面液冷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壁面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一加热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处。

8、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端板,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端板与所述电芯组之间。

9、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壁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处。

10、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两层硅胶膜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夹设在两层所述硅胶膜之间;

11、和/或,所述第二加热件包括两层硅胶膜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夹设在两层所述硅胶膜之间。

12、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板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侧面液冷板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端板与所述侧面液冷板交替连接以形成环状。

13、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凹槽沿第一方向贯穿设置,两个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的边缘与所述端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加热线束从所述间隙引出。

14、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端板与所述侧面液冷板焊接。

15、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端板上均具有相互间隔的左上焊接区、左下焊接区、右上焊接区以及右下焊接区,所述左上焊接区和所述左下焊接区焊接于一个所述侧面液冷板,所述右上焊接区以及所述右下焊接区焊接于另一个所述侧面液冷板。

16、作为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芯组侧面的蓝膜上开设有导热孔。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壳体以及第一加热件。其中,电芯组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包括侧面液冷板,第一加热件夹设在侧面液冷板与电芯组的侧面之间,侧面液冷板能够支撑第一加热件贴附于电芯组的侧面。即当电芯组长时间使用发生膨胀后,侧面液冷板支撑第一加热件,即可防止第一加热件与电芯组脱离,即可保证加热的安全性。且在保证第一加热件与电芯组的良好接触时,也可保证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从而能够保证加热速度。且相较于单独设置侧面液冷板,第一加热件可填充侧面液冷板与电芯组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液冷板(21)朝向所述电芯组(1)的壁面上设置有限位凹槽(2101),所述第一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2101)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还包括端板(22),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端板(22)与所述电芯组(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2)朝向所述电芯组(1)的壁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包括两层硅胶膜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夹设在两层所述硅胶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2)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侧面液冷板(21)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端板(22)与所述侧面液冷板(21)交替连接以形成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2101)沿第一方向贯穿设置,两个所述端板(22)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凹槽(2101)的槽底的边缘与所述端板(22)之间具有间隙(500),所述第一加热件(3)的加热线束(31)从所述间隙(500)引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端板(22)与所述侧面液冷板(21)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板(22)上均具有相互间隔的左上焊接区、左下焊接区、右上焊接区(221)以及右下焊接区(222),所述左上焊接区和所述左下焊接区焊接于一个所述侧面液冷板(21),所述右上焊接区(221)以及所述右下焊接区(222)焊接于另一个所述侧面液冷板(2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1)侧面的蓝膜上开设有导热孔(101)。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液冷板(21)朝向所述电芯组(1)的壁面上设置有限位凹槽(2101),所述第一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2101)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还包括端板(22),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端板(22)与所述电芯组(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2)朝向所述电芯组(1)的壁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包括两层硅胶膜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夹设在两层所述硅胶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2)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侧面液冷板(21)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端板(22)与所述侧面液冷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