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芦颖智专利>正文

一种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9521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3
本公开提出一种门把手,包括把手部分、容纳把手部分的凹腔(3)和拉锁连接部(4),还包括: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用于带动把手部分相对凹腔(3)整体伸出/缩回;并且,把手部分的一端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之间可相对运动以使把手部分拉动拉锁连接部(4),把手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线伸缩部(7)可转动连接,该可转动连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该可转动连接的转轴(11)的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致动器(8)用于带动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同时伸缩;前述方案有利于实现破冰,另外,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门装置,具体讲是一种门把手


技术介绍

1、交通工具一般设有门把手,有的门把手的把手部分相对车体固定不动就可以令用户操作把手部分开门,有的门把手的把手部分需要相对车体伸出后才能够使用户可以操作把手部分开门,例如,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大都采用可伸缩的门把手,该类门把手一般包括把手部分和容纳把手部分的凹腔,把手部分与凹腔相配合,在需要开门(例如解锁车辆上车)时,把手部分可以从凹腔中伸出,从而用户可拉住把手部分进行开门,在用户上车并需要驾驶时,把手部分重新缩回凹腔。这样,不仅具有科技感,而且相对车身表面,把手部分不会突兀,也有利于减小风阻。

2、为了实现把手部分整体进出凹腔,目前有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案,具体来说,该方案包括致动器、双摆臂和扭簧,双摆臂的一端在车体一侧可转动连接,双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在把手部分上,双摆臂中每个摆臂均套设有一个所述扭簧,致动器包括一伸缩的顶杆,顶杆为相对把手部分运动方向横向设置,顶杆横向伸出时顶动双摆臂中的靠近顶杆一侧的这个摆臂摆动,另一摆臂则跟随摆动,从而双摆臂的另一端将把手部分伸出凹腔,此过程为伸出过程,当需要缩回时,顶杆松开,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双摆臂反转复位,那么双摆臂的另一端将把手部分缩回凹腔,同时也将顶杆顶回复位,此过程为缩回过程,前述伸出过程中,需要克服扭簧的弹性力,若结冰,还需要克服冰层阻力,前述缩回过程中,由于需要可靠缩回并在缩回后相对凹腔可靠固定住把手部分,所以需要很大弹性力的扭簧,导致伸出过程中的顶杆的力量主要用于克服扭簧的弹性力,用于破冰的力量已经不够,很难实现破冰,或者说无法破冰。

3、如上所述,由于需要把手部分整体进出凹腔,所以在寒冷天气下一旦结冰,导致把手部分无法伸出凹腔,因此提出了多种的破冰方案,有的利用加热融冰的方案,需要增加加热结构,导致结构复杂、能耗高、可靠性较低,有的利用顶杆顶松冰层,需要增设另一套顶杆,导致结构复杂、体积变大,还有的构建复杂的施力系统,通过复合力来打破冰层,各种方案无法一一例举。由此可见,对于破冰的方案,目前存在多种方案,没有明晰的规律可供遵循,存在改进的较大困难。

4、本公开将针对性提出一种门把手的方案,该方案有利于实现破冰,另外,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门把手,有利于实现破冰,另外,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出一种门把手,包括把手部分、容纳把手部分的凹腔和拉锁连接部,把手部分与凹腔相配合,把手部分相对凹腔可整体伸出/缩回,把手部分与拉锁连接部连接,用户拉动把手部分以间接拉动拉锁连接部,还包括:

3、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并列设置,第一直线伸缩部支撑把手部分的一端,第二直线伸缩部支撑把手部分的另一端,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的伸缩方向与把手部分的伸出/缩回方向一致,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用于带动把手部分相对凹腔整体伸出/缩回;

4、并且,把手部分的一端与第一直线伸缩部之间可相对运动以使把手部分拉动拉锁连接部,把手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线伸缩部可转动连接,该可转动连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该可转动连接的转轴的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

5、致动器,与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传动连接,该致动器用于带动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同时伸缩。

6、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7、本公开的方案同时实现了把手部分相对凹腔可整体伸出/缩回的结构方案以及前述结构方案基础上的用户如何拉动把手部分开锁的结构功能,构思非常巧妙;由致动器带动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同时伸缩,无需大弹力的扭簧复位,也无需设置复杂的双摆臂结构,另外,通过把手部分的一端与第一直线伸缩部之间可相对运动以使把手部分拉动拉锁连接部,把手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线伸缩部可转动连接,该可转动连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该可转动连接的转轴的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这样,同时利用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作为用户拉动把手部分运动的结构基础,结构进一步得到简化。综上所述,本公开的方案结构简单。

8、特别的,在本公开的方案中,致动器产生的力量全部用于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的伸缩,并且,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的伸缩方向与把手部分的伸出/缩回方向一致,那么对于伸出状态,该力量也就是破冰的力量,而且,由于该力量无需用在其它地方,所以理论上可以近乎100%作为破冰的力量,那么相对于目前的技术,较小的致动器的电动马达即可满足本公开的使用需求,这对于减小结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均具有很大的好处。

9、由于结构得到很大简化,并且伸缩运动方式与目前的方案完全不同,本公开的伸缩运动方式得到简化,即采用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的伸缩方向与把手部分的伸出/缩回方向一致,所以可靠性也相对提升,即可靠性好。

10、作为改进,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均采用齿条,分别为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致动器与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传动连接采用齿轮传动。

11、作为改进,还包括轴向为横向设置的传动轴,该传动轴依序通过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后与致动器连接,传动轴与第一齿条之间设置第一齿轮,传动轴与第二齿条之间设置第二齿轮,传动轴同时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

12、作为改进,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采用丝杆螺母结构的丝杆或螺母,致动器与丝杆螺母结构传动连接来带动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同时伸缩。

13、作为改进,致动器还包括电动马达和停转自锁结构,电动马达与停转自锁结构连接,当电动马达停止时,停转自锁结构保持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的位置不动,从而使把手部分保持伸出/缩回状态,当电动马达转动时,电动马达带动停转自锁结构转动以恢复第一直线伸缩部、第二直线伸缩部的伸缩运动。

14、作为改进,还包括设于把手部分的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随把手部分一起被整体伸出/缩回,该第一弹性件一端与第一直线伸缩部连接,该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与把手部分连接,该第一弹性件用于将把手部分拉向该第一直线伸缩部以使把手部分与第一直线伸缩部相对固定在一起,用户在施力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所述转轴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时,同时克服该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以使把手部分与第一直线伸缩部相对分离,用户在松开时,该第一弹性件将把手部分拉回复位。

15、作为改进,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直线伸缩部的顶部连接,把手部分与顶部之间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包括背靠背设置的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第一抵靠面与顶部抵靠配合,支撑部设有可供连接件相对横向运动的配合孔,连接件穿过该配合孔后位于把手部分中,第二抵靠面与连接件之间设有预设弹性力的第一弹性件,用户在施力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所述转轴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把手,包括把手部分、容纳把手部分的凹腔(3)和拉锁连接部(4),把手部分与凹腔(3)相配合,把手部分相对凹腔(3)可整体伸出/缩回,把手部分与拉锁连接部(4)连接,用户拉动把手部分以间接拉动拉锁连接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均采用齿条,分别为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致动器(8)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传动连接采用齿轮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向为横向设置的传动轴(28),该传动轴(28)依序通过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后与致动器(8)连接,传动轴(28)与第一齿条之间设置第一齿轮(9),传动轴(28)与第二齿条之间设置第二齿轮(10),传动轴(28)同时带动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采用丝杆螺母结构的丝杆(12)或螺母(13),致动器(8)与丝杆螺母结构传动连接来带动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同时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致动器(8)还包括电动马达和停转自锁结构,电动马达与停转自锁结构连接,当电动马达停止时,停转自锁结构保持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的位置不动,从而使把手部分保持伸出/缩回状态,当电动马达转动时,电动马达带动停转自锁结构转动以恢复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的伸缩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把手部分的第一弹性件(14),该第一弹性件(14)随把手部分一起被整体伸出/缩回,该第一弹性件(14)一端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连接,该第一弹性件(14)另一端与把手部分连接,该第一弹性件(14)用于将把手部分拉向该第一直线伸缩部(6)以使把手部分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相对固定在一起,用户在施力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所述转轴(11)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时,同时克服该第一弹性件(14)的作用力以使把手部分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相对分离,用户在松开时,该第一弹性件(14)将把手部分拉回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15),连接件(15)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的顶部(16)连接,把手部分与顶部(16)之间设有支撑部(17),支撑部(17)包括背靠背设置的第一抵靠面(18)和第二抵靠面(19),第一抵靠面(18)与顶部(16)抵靠配合,支撑部(17)设有可供连接件(15)相对横向运动的配合孔(20),连接件(15)穿过该配合孔(20)后位于把手部分中,第二抵靠面(19)与连接件(15)之间设有预设弹性力的第一弹性件(14),用户在施力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所述转轴(11)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时,配合孔(20)随把手部分一起相对连接件(15)摆动,第二抵靠面(19)进一步压缩第一弹性件(14),第一抵靠面(18)与顶部(16)则相互分开解除抵靠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连接件(15)采用螺钉,第一弹性件(14)采用压簧,压簧套设在螺钉中,由螺钉将压簧预压缩在第二抵靠面(19)与螺钉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把手部分与第二直线伸缩部(7)可转动连接处的第二弹性件(21),该第二弹性件(21)随把手部分一起被整体伸出/缩回,该第二弹性件(21)用于使把手部分与第二直线伸缩部(7)的可转动连接复位,或者设置第二弹性件(21)为预设弹性力状态,该状态使把手部分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相对固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把手部分与拉锁连接部(4)之间设有传动连杆(22),传动连杆(22)的一端与把手部分连接,传动连杆(22)的另一端设有拨杆(23),拉锁连接部(4)设有空行程槽(24),拨杆(23)与空行程槽(24)活动配合,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在带动把手部分相对凹腔(3)整体伸出时,把手部分通过传动连杆(22)同时带动拨杆(23)在空行程槽(24)中活动到止端(25)或靠近止端(25),当把手部分处于伸出状态下,用户在施力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所述转轴(11)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时,把手部分通过传动连杆(22)同时带动拨杆(23)进一步运动,拨杆(23)与止端(25)抵靠带动拉锁连接部(4)运动以实现带动拉锁的目的;拉锁连接部(4)连接有第三弹性件(26),该第三弹性件(26)在把手部分转动复位时使拉锁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把手,包括把手部分、容纳把手部分的凹腔(3)和拉锁连接部(4),把手部分与凹腔(3)相配合,把手部分相对凹腔(3)可整体伸出/缩回,把手部分与拉锁连接部(4)连接,用户拉动把手部分以间接拉动拉锁连接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均采用齿条,分别为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致动器(8)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传动连接采用齿轮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向为横向设置的传动轴(28),该传动轴(28)依序通过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后与致动器(8)连接,传动轴(28)与第一齿条之间设置第一齿轮(9),传动轴(28)与第二齿条之间设置第二齿轮(10),传动轴(28)同时带动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采用丝杆螺母结构的丝杆(12)或螺母(13),致动器(8)与丝杆螺母结构传动连接来带动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同时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致动器(8)还包括电动马达和停转自锁结构,电动马达与停转自锁结构连接,当电动马达停止时,停转自锁结构保持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的位置不动,从而使把手部分保持伸出/缩回状态,当电动马达转动时,电动马达带动停转自锁结构转动以恢复第一直线伸缩部(6)、第二直线伸缩部(7)的伸缩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把手部分的第一弹性件(14),该第一弹性件(14)随把手部分一起被整体伸出/缩回,该第一弹性件(14)一端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连接,该第一弹性件(14)另一端与把手部分连接,该第一弹性件(14)用于将把手部分拉向该第一直线伸缩部(6)以使把手部分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相对固定在一起,用户在施力以使把手部分的一端围绕所述转轴(11)转动以实现所述的可相对运动时,同时克服该第一弹性件(14)的作用力以使把手部分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相对分离,用户在松开时,该第一弹性件(14)将把手部分拉回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15),连接件(15)与第一直线伸缩部(6)的顶部(16)连接,把手部分与顶部(16)之间设有支撑部(17),支撑部(17)包括背靠背设置的第一抵靠面(18)和第二抵靠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颖智
申请(专利权)人:芦颖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