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864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CO<subgt;2</subgt;捕获装置的连续抽汽需求,采用BEST汽轮机替换现有主汽轮机,CO<subgt;2</subgt;捕获装置的抽汽汽源改为四路汽源互补进气以满足变负荷运行工况下的连续抽汽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燃煤电厂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运行条件下连续捕集烟气CO<subgt;2</subgt;的多热源抽汽自平衡,保证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尤其是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CO<subgt;2</subgt;吸附剂再生所需热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碳捕集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2、co2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燃煤发电厂,这些发电厂构成了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co2排放最集中的来源之一。鉴于燃煤发电厂在能源结构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它们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碳的压力。发电厂不仅要满足能源需求,还要进行技术创新,以减少碳足迹并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发电厂发挥减碳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提高其能源转换效率,这样可以产生相同数量的能量,同时排放更少的co2。此外,在烟气排放到大气中之前捕获co2可以显著减少发电厂的烟气总体排放量。

3、在co2捕集领域,发电厂主要依靠三种技术: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和燃烧后捕集,这些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4、燃烧前co2捕集,主要用于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厂。该过程首先将煤炭气化,产生合成气,这是一种主要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物。然后该合成气在转化装置中与蒸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结果是生成co2和h2。后续步骤涉及通过物理或化学分离过程分离co2;分离后,co2被压缩并储存,而富氢燃料则被引导至燃气轮机用于发电,然而,该过程通常会导致发电厂的发电效率降低约7%至10%。

5、燃烧中co2捕集,是基于富氧燃烧技术。在该方法中,首先使用空气分离装置分离空气以提取o2,这种高纯度的o2随后用于燃料燃烧,产生主要由co2和h2o组成的烟气成分,然后通过冷凝过程分离co2,为了控制燃烧温度,一部分烟气被再循环到锅炉中,该方法的显著优点是由于使用高纯度o2而增加了烟气中的co2浓度,这种增加有助于减少co2捕获所需的能源消耗;然而,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通过空气分离装置生产o2所需的能量消耗所抵消。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发电厂的发电效率会降低约10%至12%。

6、燃烧后co2捕集,主要利用化学吸收方法。煤粉和空气在锅炉中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脱硝、除尘、脱硫等处理后,被导入co2捕集装置。烟气中存在的co2与吸收剂发生反应,导致其被吸收。然后,通过加热吸收剂来分离吸收的co2,然后将其压缩并储存,其优点是不改变原有的燃烧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取得了快速的进步,现已成为最广泛采用的co2捕获技术,其有效性已在众多发电厂得到证明,突显了其在全球广泛商业应用的潜力。

7、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燃烧后捕集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吸收剂再生过程对该技术的运行至关重要,但会导致热效率损失,由于空气是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因此烟气中含有大量的n2,n2的存在意味着co2浓度相对较低,导致分离过程中的能耗较高,通常,这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8%至13%。

8、现有的典型燃煤电厂二次再热系统,如图1所示,采用燃烧后碳捕集技术所需co2吸附剂脱附再生热源所需蒸汽消耗量大,且在机组变工况运行时,单一热源难以保证蒸汽参数在负低荷工况下始终可以满足co2吸附剂脱附再生参数要求;而且,在典型的燃煤电厂二次再热系统中,采用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的热力学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在中压缸与低压缸的联通管上抽汽蒸汽用于co2捕集装置,该方法在二次再热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可以有效满足co2吸附剂脱附再生热源所需的蒸汽消耗量,但是当二次再热机组变负荷运行时,尤其是在低负荷运行时,该方法会导致联通管中抽取的蒸汽过热度过大,且消耗蒸汽流量较多,剩余流入低压缸蒸汽量显著减少,引起严重的汽轮机热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低压缸叶片颤震、鼓风发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实现了在燃煤电厂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运行条件下连续捕集烟气co2的多热源抽汽自平衡,保证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尤其是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co2吸附剂再生所需热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碳捕集效率和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

4、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包括:脱硝器、除尘器、脱硫器、co2吸附塔、co2富液/贫液换热器、co2吸附塔解析塔、co2吸收液再生器、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加压储气器、best汽轮机、best汽轮发电机、蒸汽减温器、蒸汽减压器和分仓均压孔板式自平衡汽水混合器;

5、脱硝器通过管路与主汽轮机超高压缸连通,脱硝器、除尘器、脱硫器和co2吸附塔通过管路依次连通,co2富液/贫液换热器与co2吸附塔连通,co2吸附塔与co2富液/贫液换热器连通;

6、co2富液/贫液换热器与co2吸附塔解析塔连通,co2吸收液再生器与co2富液/贫液换热器连通,co2吸收液再生器与管壳式低压给水加热器连通,co2吸收液再生器与co2吸附塔解析塔连通,co2吸收液再生器与co2吸附塔解析塔连通,co2吸收液再生器与分仓均压孔板式自平衡汽水混合器连通;

7、低压给水加热器与主汽轮机低压缸连通,低压给水加热器分别与管壳式低压给水加热器和分仓均压孔板式自平衡汽水混合器连通,管壳式低压给水加热器与分仓均压孔板式自平衡汽水混合器连通,高压给水加热器与主汽轮机超高压缸连通,管壳式低压给水加热器经除氧器和给水泵后与高压给水加热器连通;

8、主汽轮机超高压缸与best汽轮机连通,best汽轮机与高压给水加热器连通,best汽轮机与分仓均压孔板式自平衡汽水混合器连通,主汽轮机超高压缸经蒸汽减温器和蒸汽减压器后与分仓均压孔板式自平衡汽水混合器连通,best汽轮机与除氧器连通,加压储气器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气液分离器分别与冷凝器和co2吸附塔解析塔连通。

9、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限定,锅炉、主汽轮机超高压缸、主汽轮机高压缸、主汽轮机中压缸、主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凝结水泵和轴封加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通,主发电机与主汽轮机低压缸连通;

10、低压给水加热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低压给水加热器、第二低压给水加热器、第三低压给水加热器、第四低压给水加热器和第五低压给水加热器;

11、第一低压给水加热器分别与凝汽器和凝结水泵连通,冷凝器与凝结水泵和轴封加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冷凝器与第三低压给水加热器和第四低压给水加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

12、主汽轮机中压缸与第五低压给水加热器连通,第五低压给水加热器与管壳式低压给水加热器连通。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更进一步的限定,轴封加热器与凝汽器连通,主汽轮机低压缸分别与第一低压给水加热器、第二低压给水加热器、第三低压给水加热器和第四低压给水加热器连通。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更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高压给水加热器,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高压给水加热器、第二高压给水加热器、第三高压给水加热器、第四高压给水加热器和第五高压给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5.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9.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包括以下过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5.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平衡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二次再热机组变工况碳捕集的多热源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锋军高岩杨俊波张斌张书迎苗井泉田林李传永苏伟刘嘉楷田素乐宗秋冬迟世丹李林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