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804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立方体试样放置在注胶框内,6个矩形压块的前端分别从注胶框的6个镂空面贴合进入至与立方体试样的6个面紧密接触;S2,用注胶泵将密封胶缓慢注入注胶框棱边与立方体试样的棱边的整个空间;将6个矩形压块连接在一起;等待至注胶框内密封胶完全凝固并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柔性密封框;S3,拆散注胶框,获得6个矩形压块、立方体试样及柔性密封框构成的整体结构。本申请通过向注胶框与立方体试样的棱边空间内注满密封胶,凝固的密封胶可实现立方体试样棱角部位的密封,同时可实现矩形压块的四周的密封,在渗流测试时可保证试样周围处于一个密封环境且能实现多向流体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石力学与工程,尤其涉及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


技术介绍

1、深部储层渗透性研究是能源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如石油、页岩气、煤层气等。渗透性是表征岩石对流体渗透的能力,是评估储层含气、含油及其流动开发性质的关键因素。了解储层渗透性不仅决定了资源的开采难度,还直接影响着开采效率和成本。

2、在深部储层渗透性研究中,目前已有的用于深部储层岩石渗透性测试的装置大多采用柔性密封膜包裹岩芯试样,这种方法只能在轴向方向注入流体,进行岩芯轴向方向的渗透性测试。无法真实模拟地下三维高应力、多向流动等条件,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3、新研发的储层三维应力下多向渗透性测试技术通过模拟真实地下条件,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深部储层的渗透性,为资源勘探与开发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而储层三维应力下多向渗透性测试需要实现从不同应力方向注入高压流体,这就需要保证试样周围处于一个密封环境且能实现多向流体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注胶框(63)的12条棱边内侧为圆弧形凹槽结构(6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注胶之前,在注胶框(63)的12个棱边内侧的圆弧形凹槽结构(633)内涂抹一层防粘油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框(63)包括底部的方形框(631)、顶部的方形框(631)以及中间的四个立柱(632),两个方形框(631)与四个...

【技术特征摘要】

1.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注胶框(63)的12条棱边内侧为圆弧形凹槽结构(6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注胶之前,在注胶框(63)的12个棱边内侧的圆弧形凹槽结构(633)内涂抹一层防粘油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框(63)包括底部的方形框(631)、顶部的方形框(631)以及中间的四个立柱(632),两个方形框(631)与四个立柱(632)采用螺钉连接,两个方形框(631)的其中一边均设有一个胶孔(63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装样辅助装置,所述装样辅助装置包括4个l形限位杆(621)、支撑底座(61)和顶部限位横杆(622),支撑底座(61)底部的4个边中部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卡槽(612),支撑底座(61)顶部有4个支撑柱(613),4个支撑柱(613)分别矩形凹槽(611)的4条边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层岩体三维应力下多向渗流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611)底部设有四组螺纹通孔(614),四组螺纹通孔(614)分别与其中一个卡槽(612)贯通;l形限位杆(621)的水平部对应所述螺纹通孔(614)的位置有适配的螺钉孔。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俊谢和平李铭辉高明忠高恒安森友翟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