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雨水收集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1、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为满足节约资源的要求,绿色建筑在应用过程中会对雨水进行收集,以供户主进行使用。
2、传统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通常包括建筑物及固定连接在建筑物屋顶底端的集水板,集水板的上端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板的下端中部位置设置有与集水槽相通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水管,建筑物的右侧且置于地面的储水箱,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储水箱侧壁的中上位置,储水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脚,储水箱的开口端螺纹旋接有箱盖,储水箱的下端中部位置设置有出水口。上述传统方案在处理过滤污水时效率较差,不能对雨水中垃圾和污水进行分段分离,导致收集雨水效果较差,雨水中垃圾污物无法高效排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包括:
3、雨水收集结构;
4、雨水截污桶,与所述雨水收集结构连通,接收并粗过滤雨水中的大粒径污物;
5、污水处理桶,与所述雨水截污桶连通,接收并精过滤雨水中的小粒径污物;
6、蓄水过滤结构,与所述污水处理桶连通,接收、存储并过滤排除污物后的雨水。
7、
8、所述积水台为三角台;
9、多个所述导流管并列布置在所述积水台的斜面上;
10、所述入水槽设置在各所述导流管的底端,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可开合,用于接收由导流管输送的雨水,并将雨水输送至所述入水管处;
11、所述入水管安装在所述入水槽的可开合端,接收所述入水槽输送的雨水;
12、所述雨水桶与所述入水管连通,接收所述入水管输送的雨水。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入水槽的可开合的一端设有安装槽、u形板、转动杆和控制结构;
14、所述u形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开合所述入水槽的端部;
15、所述转动杆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与所述u形板固定连接;
16、所述控制结构通过所述转动杆控制所述u形板打开所述入水槽的端部。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台、控制电机和拉条;
18、所述控制台和所述控制电机设置在所述入水槽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台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控制电机驱动所述拉条动作;
19、所述拉条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杆啮合。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入水槽的封闭端的底部设有向着所述入水槽中通水的清理水管。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入水管的入口处铰接防污盖。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雨水截污桶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截污挂篮、顶盖和垃圾篮;
23、所述入水口通过雨水管与所述雨水收集结构连通;
24、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所述污水处理桶连通;
25、所述截污挂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雨水截污桶的内腔中,对雨水进行过滤;
26、所述顶盖铰接在所述雨水截污桶的顶部;
27、所述垃圾篮设置在所述雨水截污桶内腔中,并且位于所述截污挂篮的底部,用于盛放雨水中沉淀的垃圾。
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截污挂篮的侧壁设有进水口和截污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入水口相对设置,所述截污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
29、所述截污出水口处设有截污网;
30、所述截污挂篮的顶部设有提手,底部开口。
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污水处理桶上设有入水孔、出水孔、污水孔、伸缩结构、积污管、拦截管和水位检测管;
32、所述入水孔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所述雨水截污桶连通;
33、所述出水孔通过第二输水管与所述蓄水过滤结构连通;
34、所述入水孔和所述出水孔相对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桶的两侧;
35、所述污水孔连接污水管,将污水进行排放;
36、所述伸缩结构设置在污水处理桶的顶部并伸入所述污水处理桶的内部与所述积污管连接,驱动所述积污管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37、所述积污管的一端可与所述入水孔连通,另一端可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38、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污水处理桶内的一端设有拦截板;
39、所述拦截管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桶的内壁上,并且位于所述入水孔和所述出水孔的投影的下方。
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蓄水过滤结构包括:蓄水池和过滤器;
41、所述蓄水池与所述污水处理桶通过管路连通;
42、所述过滤器与所述蓄水池通过管路连通。
4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在绿色建筑的顶部安装有雨水导流防尘的结构,可以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可以减小雨水的灰尘量,减低雨水过滤装置的压力。
4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雨水垃圾过滤的结构,可以分离雨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请将垃圾进行收集,垃圾过滤装置安装方便,可以随时进行拆解,垃圾篮可以方便拉出,将垃圾倒走,保持装置内的清洁度。
4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污水分层处理的结构,雨水收集输送的时期,水流中的含污量过高,雨水中往往会积攒有泥沙之类的杂质。可以将初期的污水收集至积污管中,利用水位检测管检测污水的水位,到达排放标准后,可以将污水从排污管中排出。后续收集的雨水含污量降低,可以收集到蓄水池中沉淀。本装置可以提高雨水的收集质量,减少后续装置中泥沙等污渍的积攒量。分层收集也可以避免装置收到污染。
4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在雨水收集装置的前端添加了可以清理和防尘的结构,可以在装置闲置状态下对入水槽进行清洗,可以转动u型板对入水槽的排水口处进行防护,可以对入水管的入水口处进行防尘。在使用前清洗入水槽可以减少在源头处雨水收集过程中的污渍,提高水源的质量。并且在入水槽添加了降水量检测的结构,在降水量较低时,装置不会收集含泥沙较多的污水。达到降水收集标准后,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自动转动u型板进行收集,节省了装置整体的工作电能效果,提高了装置雨水收集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包括:积水台、导流管、入水槽、入水管和雨水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槽的可开合的一端设有安装槽、U形板、转动杆和控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台、控制电机和拉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槽的封闭端的底部设有向着所述入水槽中通水的清理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的入口处铰接防污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截污桶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截污挂篮、顶盖和垃圾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挂篮的侧壁设有进水口和截污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入水口相对设置,所述截污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过滤结构包括:蓄水池和过滤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包括:积水台、导流管、入水槽、入水管和雨水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槽的可开合的一端设有安装槽、u形板、转动杆和控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台、控制电机和拉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槽的封闭端的底部设有向着所述入水槽中通水的清理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真,张雷,李惠,冯守珍,胡晓杰,王晨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国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