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库挖掘施工,具体为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
技术介绍
1、沿海滩涂纳涝水库是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这些水库的建造目的是为了在洪水季节时,将洪水分流到这些水库中,以减轻下游城市的防洪压力。同时,这些水库也能够起到调节水位、提供灌溉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作用,在建造纳涝水库时需利用较多挖掘设备进行挖掘。
2、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挖掘铲斗前齿可切换、挖掘铲斗两侧角度可调的结构,使得现有纳涝水库施工挖掘机在对水库进行挖掘作业时,由于地形环境的复杂需根据不同状况切换不同的铲斗进行挖掘作业,切换过程过于复杂且在纳涝水库进行挖掘时,由于水库边具有一定坡度,在对边坡进行挖掘时多为先挖掘后修坡,因挖掘机铲斗挖掘后坑壁较平直,使得后续修坡难度较大,不便于使用,基于现有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具备挖掘铲斗前齿可切换、挖掘铲斗两侧角度可调的优点,解决了地形复杂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包括铲斗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托架(2),所述铲斗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切换不同挖掘方式的包齿机构(3),所述铲斗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便于进行外形扩展挖掘的扩展机构(5),所述铲斗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便于对扩展机构(5)进行辅助调节并锁定的锁定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机构(5)还包括限位柱(505)、调节长板(506)、限位槽(507)、第一铰接头(508)、推臂(509)、第二铰接头(510)、活动通槽(5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包括铲斗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托架(2),所述铲斗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切换不同挖掘方式的包齿机构(3),所述铲斗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便于进行外形扩展挖掘的扩展机构(5),所述铲斗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便于对扩展机构(5)进行辅助调节并锁定的锁定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机构(5)还包括限位柱(505)、调节长板(506)、限位槽(507)、第一铰接头(508)、推臂(509)、第二铰接头(510)、活动通槽(511)、单侧齿滑槽(512)、轮轴(513)和齿轮(514),所述限位柱(505)固定连接在边槽(501)的内腔底部,所述调节长板(506)滑动插接在限位柱(505)上,所述限位槽(507)开设在调节长板(506)的底部,所述第一铰接头(508)固定连接在调节长板(506)的顶部,两个推臂(509)转动连接在第一铰接头(508)内,所述第二铰接头(510)固定连接在扩展弧板(504)的一侧,所述活动通槽(511)贯穿开设在调节长板(506)上,所述单侧齿滑槽(512)开设在调节长板(506)的内部,所述轮轴(513)贯穿转动连接在边槽(501)的内部,所述齿轮(514)固定连接在轮轴(5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涝水库施工用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齿机构(3)包括长槽(301)、收容槽(302)、防护底板(303)、连接臂(304)、包齿板(305)、限位孔(306)、转轴(307)、限位滑槽(308)、侧孔(309)、拉槽(310)、锁轴(311)、顶出弹簧(312)和拉臂(313),所述长槽(301)开设在铲斗主体(1)的底部两端,所述收容槽(302)开设在铲斗主体(1)的底部,所述防护底板(303)固定连接在铲斗主体(1)的底部,两个所述连接臂(304)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侧的长槽(301)内部,所述包齿板(305)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臂(304)前端,所述限位孔(306)贯穿开设在连接臂(304)上,所述转轴(307)固定连接在连接臂(304)的外侧,所述限位滑槽(308)开设在长槽(301)的侧壁,所述侧孔(309)开设在长槽(301)的侧壁,所述拉槽(310)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勇,董江平,王丽华,于洋,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