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酶共固定化磁性塑料垃圾炭修复垃圾污染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719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菌酶共固定化磁性塑料垃圾炭修复垃圾污染土壤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塑料垃圾为原材料制备磁性塑料垃圾炭,同时将从塑料垃圾表面富集驯化得到的强塑料降解能力的功能菌群通过吸附固定至塑料垃圾炭上,再通过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胶体保护作用将功能菌培养液和酶包埋固定,获得菌酶共固定化磁性塑料垃圾炭颗粒,将其应用于垃圾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能够通过菌酶共固定化方式提高对垃圾污染土壤中塑料、塑料添加剂等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催化降解,解决垃圾污染土壤中塑料的难降解以及污染物释放的迁移去除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特别是涉及一种菌酶共固定化磁性塑料垃圾炭修复垃圾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塑料及其制品的广泛使用加剧了塑料废弃物的产生,塑料垃圾非正规堆放或填埋引起的周边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目前对塑料垃圾的处理大多采用填埋、焚烧、再加工等,但处理成本高,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及残渣,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此外不当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一类新兴污染物——微塑料。塑料垃圾的长期赋存会引起双酚类(bps)、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和苯并三唑类紫外光稳定剂(buvss)等塑料添加剂的释放迁移,给环境带来不可预知的生态风险。此外,越来越多的新污染物逐渐在垃圾污染环境中被检出,其中多环芳烃、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在垃圾污染环境中出现频次较高。关于新污染物在垃圾污染环境中的去除将成为未来垃圾污染物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2、而目前的处理技术更多的是针对单一的塑料吸附,或者单一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综合性考虑的技术较少,因此,探究一种兼具塑料降解和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找到一种可以同时实现塑料废弃物的绿色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酶共固定化磁性塑料垃圾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颗粒与所述碱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4(w/v);所述碱溶液为质量浓度10%的KOH溶液;所述加热处理具体为45-60℃超声加热1-2h;所述热解具体为N2环境下350-650℃热解1-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的质量浓度为5%;所述多孔塑料垃圾炭与纳米磁粉的质量比为1-3:1;所述纳米磁粉为零价Fe、Fe2O3和Fe3O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吸附具体为25℃、180r/min条件下吸附8-12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酶共固定化磁性塑料垃圾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颗粒与所述碱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5-4(w/v);所述碱溶液为质量浓度10%的koh溶液;所述加热处理具体为45-60℃超声加热1-2h;所述热解具体为n2环境下350-650℃热解1-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的质量浓度为5%;所述多孔塑料垃圾炭与纳米磁粉的质量比为1-3:1;所述纳米磁粉为零价fe、fe2o3和fe3o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吸附具体为25℃、180r/min条件下吸附8-1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培养的条件为30℃,180r/min,24h;按体积浓度1%-5%转接至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所述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以质量浓度0.5%-1%的塑料垃圾碎片作为唯一碳源;所述驯化的条件为30℃,180r/min,5-10d/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功能菌液按体积浓度5%-10%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磁性塑料垃圾炭在所述lb液体培养基中的质量浓度为5%-15%;所述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和吸附固定的条件为2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云川蒋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