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17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隔震领域的一种整体式三维隔震层,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其包括连接板、水平隔震支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及竖向隔震支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竖向隔震支座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限位器、弹簧组件及预应力绞线。第二套筒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与第一套筒套设形成有收容腔;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弹簧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相对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建筑结构及所述连接板。预应力绞线,穿过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弹簧组件绕设与所述预应力绞线,所述预应力绞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另一端待所述弹簧组件被施加预应力达到设定值后,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隔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三维隔震层


技术介绍

1、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国内外对水平方向地震作用的防御措施及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成熟。目前,隔震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建筑结构,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实施,我国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法规条文和规范标准。

2、大震记录统计数据表明,多数近断层地震动具有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大于1的特征。由于竖向地震动会显著增加柱子的轴力,从而导致构件产生压弯破坏,也会造成非结构构件的提前失效。然而在建筑结构竖向隔震设计中,一直存在着稳定的竖向承载能力与良好的隔震效果之间的矛盾。对于现有的竖向隔震结构,多数无法达到有效的竖向隔震周期,取得良好的隔震效果,或是由于竖向静荷载较大,无法满足静力和地震作用下位移的要求。因此,如何得到各项性能良好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项性能良好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

2、一种整体式三维隔震层,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所述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包括:

3、连接板;

4、水平隔震支座,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用于带动所述建筑结构共同水平摆动;

5、竖向隔震支座,所述竖向隔震支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建筑结构且可相对所述建筑结构上下移动,所述竖向隔震支座包括:

6、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建筑结构的下方且连接所述建筑结构;

7、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其上端将所述第一套筒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套设其内,从而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形成有收容腔;

8、第一锚固连接件及第一箍筋,所述第一锚固连接件包括伸入第一套筒侧壁内的第一延伸段及自所述第一延伸段弯折且伸入所述建筑结构内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箍筋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侧壁内且环绕所述第一套筒;

9、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相对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建筑结构及所述连接板;

10、预应力绞线,穿过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弹簧组件绕设与所述预应力绞线,所述预应力绞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另一端待所述弹簧组件被施加预应力达到设定值后,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隔震支座还包括第二锚固连接件及第二箍筋,所述第二锚固连接件包括伸入第二套筒侧壁内的第二延伸段及自所述第二延伸段弯折且伸入所述连接板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箍筋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侧壁内且环绕所述第二套筒。

12、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隔震支座进一步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上,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筒竖向向上的位移,从而防止二者滑脱。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器为自所述第二套筒朝向所述第一套筒凸伸的第一凸环及自所述第一套筒的朝向所述第二套筒凸伸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套筒相对所述第二套筒竖直向上移动到设定距离,从而使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相互抵持。

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套筒内的螺旋弹簧及位于第二套筒内的蝶形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绕设所述预应力绞线且相对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建筑结构及所述蝶形弹簧,所述蝶形弹簧叠设所述预应力绞线且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螺旋弹簧及所述连接板。

15、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组件进一步包括隔板,所述螺旋弹簧及所述蝶形弹簧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侧且弹性抵顶所述隔板。

16、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结构朝向所述连接板凸伸有上固定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建筑结构凸伸有下固定部,所述螺旋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上固定部及下固定部的外围。

17、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包括:

18、基板,所述基板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滑行面;

19、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滑块的底端朝向所述滑行面的底面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接触面贴设所述基板的滑行面且所述接触面可沿所述滑行面滑动。

20、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滑行面的周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滑块水平方向的滑动范围。

21、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隔震支座还包括连接梁,所述滑块数量有多个,所述相邻的滑块通过连接梁连接。

22、本申请中,因设置了竖向隔震支座及水平隔震支座,解决了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对竖向允许变形的要求及水平隔震的要求,能有效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整体隔震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三维隔震层,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震支座还包括第二锚固连接件及第二箍筋,所述第二锚固连接件包括伸入第二套筒侧壁内的第二延伸段及自所述第二延伸段弯折且伸入所述连接板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箍筋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侧壁内且环绕所述第二套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震支座进一步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上,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筒竖向向上的位移,从而防止二者滑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为自所述第二套筒朝向所述第一套筒凸伸的第一凸环及自所述第一套筒的朝向所述第二套筒凸伸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套筒相对所述第二套筒竖直向上移动到设定距离,从而使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相互抵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套筒内的螺旋弹簧及位于第二套筒内的蝶形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绕设所述预应力绞线且相对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建筑结构及所述蝶形弹簧,所述蝶形弹簧叠设于所述预应力绞线且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螺旋弹簧及所述连接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进一步包括隔板,所述螺旋弹簧及所述蝶形弹簧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侧且弹性抵顶所述隔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朝向所述连接板凸伸有上固定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建筑结构凸伸有下固定部,所述螺旋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上固定部及下固定部的外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滑行面的周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滑块水平方向的滑动范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震支座进一步包括连接梁,所述滑块数量有多个,所述相邻的滑块通过连接梁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三维隔震层,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震支座还包括第二锚固连接件及第二箍筋,所述第二锚固连接件包括伸入第二套筒侧壁内的第二延伸段及自所述第二延伸段弯折且伸入所述连接板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箍筋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侧壁内且环绕所述第二套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震支座进一步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上,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筒竖向向上的位移,从而防止二者滑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为自所述第二套筒朝向所述第一套筒凸伸的第一凸环及自所述第一套筒的朝向所述第二套筒凸伸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套筒相对所述第二套筒竖直向上移动到设定距离,从而使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相互抵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三维隔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套筒内的螺旋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进萍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