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致动器及压电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16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电致动器及压电马达。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压电片、金属片和第二压电片,以及设置于第一压电片、金属片和第二压电片三者对齐一侧的驱动头;还包括第一金属块和第二金属块;其中,第一金属块与第一压电片的长度尺寸之和等于金属片的长度尺寸,第二金属块与第二压电片的长度尺寸之和等于金属片的长度尺寸;第一金属块设置于第一压电片的一侧,并在压电致动器的厚度方向上与金属片粘接,第二金属块设置于第二压电片的一侧,并在压电致动器的厚度方向上与金属片粘接;在在压电致动器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金属块和第二金属块均与金属片对齐。本申请可以提高压电马达的驱动力和简化压电致动器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精密驱动,特别是涉及压电致动器及压电马达


技术介绍

1、压电致动器主要包括谐振压电换能器和滑动组件。压电换能器称为定子、滑动组件中可运动部件称为动子。压电换能器在谐振频率下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定子的特定微观运动的机械能;滑动组件通过摩擦获得机械能,使动子产生宏观旋转或直线运动。但是目前的压电致动器在直流或交流电压驱动下,压电致动器只能产生小的应变或微位移,或简单的微纳米范围的线性往复位移,存在驱动力小和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驱动力和简化结构的压电致动器和压电马达。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电致动器,包括:

3、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压电片、金属片和第二压电片,以及设置于第一压电片、金属片和第二压电片三者对齐一侧的驱动头;其中,所述第一压电片和所述第二压电片为尺寸相同,所述金属片为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压电片的长度尺寸;所述金属片分别与第一压电片和第二压电片粘接;

4、还包括:

5、第一金属块和第二金属块;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片、第二压电片和金属片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块和第二金属块为正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形状为半球状、圆台状或者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片在厚度方向上向远离所述金属片的一侧极化,所述第二压电片在厚度方向上向远离金属片的一侧极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压电片厚度方向的远离金属片的一侧平面和靠近所述金属片的另一侧平面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片、第二压电片和金属片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块和第二金属块为正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形状为半球状、圆台状或者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片在厚度方向上向远离所述金属片的一侧极化,所述第二压电片在厚度方向上向远离金属片的一侧极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压电片厚度方向的远离金属片的一侧平面和靠近所述金属片的另一侧平面分别设置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在第二压电片厚度方向的远离金属片的一侧平面和靠近所述金属片的另一侧平面分别设置第二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电极层为正极,并以第三电极层为负极,对所述第一压电片施加第一预设频率的电压信号,驱动所述第一压电片产生厚度方向的左上方向的弯曲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䶮柯超群李红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