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6924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表面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台的侧壁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有多个共振罐,所述共振罐的上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音圈电机,所述控制台通过连接线和音圈电机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罐体中央按压柱接触皮肤和其下软组织,产生震动,所有罐体同频率振动产生共振效应,目的是利利用内置的音圈电机群产生的共振效应来达到解除软组织痉挛、粘连或挛缩病理状态,提高物理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效果,而气罐不仅起到负压固定共振罐体作用,还有一定的解痉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火罐是拔罐疗法的常用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2、在临床工作中,普通的火罐仅能将身体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现在人们得慢性如组织疼痛的数量和概率大大增加,传统的火罐不能够缓解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小。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2、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解决了普通的火罐仅能将身体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现在人们得慢性如组织疼痛的数量和概率大大增加,传统的火罐不能够缓解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小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表面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台的侧壁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有多个共振罐,所述共振罐的上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音圈电机,所述控制台通过连接线和音圈电机电性连接,所述音圈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柱,且按压柱插接在共振罐内,所述共振罐的侧壁固定连通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右侧壁固定连通有气囊球,所述支撑管的上侧壁固定连通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的外壁螺纹套设有螺纹帽,所述泄压管的侧壁开设有泄压孔,所述螺纹帽的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下端位于泄压孔的下方。

5、优选的,所述按压柱的活动距离不超过一厘米。

6、优选的,所述按压柱的下端套设有橡胶球帽,所述共振罐的下方设有替换圈,所述替换圈和共振罐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环外套设有同一个卡箍,所述卡箍远离铰接处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位于上方所述卡块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且活动腔的内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侧壁通过滑动板固定连接有卡框,位于下侧所述卡块位于卡框内,位于下侧所述卡块的长度短于上侧卡块的长度。

7、优选的,所述卡框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拉环。

8、优选的,所述替换圈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橡胶罩。

9、优选的,所述密封罩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架,所述共振罐的上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和导向架相互匹配的导向筒。

10、优选的,所述密封罩和共振罐之间设有同一个密封环垫。

11、优选的,所述卡箍和连接环相互接触的侧壁均为斜面。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控制台、显示屏、控制按钮、共振罐、密封罩、音圈电机、按压柱,能够使罐体中央按压柱接触皮肤和其下软组织,产生震动,所有罐体同频率振动产生共振效应,目的是利利用内置的音圈电机群产生的共振效应来达到解除软组织痉挛、粘连或挛缩病理状态,提高物理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效果,而气罐不仅起到负压固定共振罐体作用,还有一定的解痉效应。

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连接环、卡箍、卡块、滑动块、卡框,能够在一个病患使用共振罐后,可以便捷快速的对共振罐的最下层进行替换,避免病患之间存在皮肤病交叉感染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1)的表面设有显示屏(2)和控制按钮(3),所述控制台(1)的侧壁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有多个共振罐(4),所述共振罐(4)的上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罩(5),所述密封罩(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音圈电机(6),所述控制台(1)通过连接线和音圈电机(6)电性连接,所述音圈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柱(7),且按压柱(7)插接在共振罐(4)内,所述共振罐(4)的侧壁固定连通有支撑管(8),所述支撑管(8)的右侧壁固定连通有气囊球(9),所述支撑管(8)的上侧壁固定连通有泄压管(10),所述泄压管(10)的外壁螺纹套设有螺纹帽(11),所述泄压管(10)的侧壁开设有泄压孔(12),所述螺纹帽(11)的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塞(13),所述橡胶塞(13)的下端位于泄压孔(1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柱(7)的活动距离不超过一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柱(7)的下端套设有橡胶球帽(14),所述共振罐(4)的下方设有替换圈(15),所述替换圈(15)和共振罐(4)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连接环(16),两个所述连接环(16)外套设有同一个卡箍(17),所述卡箍(17)远离铰接处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8),位于上方所述卡块(18)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且活动腔的内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9),所述滑动块(19)的上侧壁通过滑动板固定连接有卡框(20),位于下侧所述卡块(18)位于卡框(20)内,位于下侧所述卡块(18)的长度短于上侧卡块(18)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框(20)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拉环(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圈(15)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橡胶罩(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5)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架(23),所述共振罐(4)的上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和导向架(23)相互匹配的导向筒(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5)和共振罐(4)之间设有同一个密封环垫(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17)和连接环(16)相互接触的侧壁均为斜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1)的表面设有显示屏(2)和控制按钮(3),所述控制台(1)的侧壁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有多个共振罐(4),所述共振罐(4)的上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罩(5),所述密封罩(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音圈电机(6),所述控制台(1)通过连接线和音圈电机(6)电性连接,所述音圈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柱(7),且按压柱(7)插接在共振罐(4)内,所述共振罐(4)的侧壁固定连通有支撑管(8),所述支撑管(8)的右侧壁固定连通有气囊球(9),所述支撑管(8)的上侧壁固定连通有泄压管(10),所述泄压管(10)的外壁螺纹套设有螺纹帽(11),所述泄压管(10)的侧壁开设有泄压孔(12),所述螺纹帽(11)的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塞(13),所述橡胶塞(13)的下端位于泄压孔(1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柱(7)的活动距离不超过一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人体产生共振效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柱(7)的下端套设有橡胶球帽(14),所述共振罐(4)的下方设有替换圈(15),所述替换圈(15)和共振罐(4)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连接环(16),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炳刚疼痛医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