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087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2
本技术涉及针灸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能够让学员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且相对易于批量加工制造针的灸模拟结构的技术问题,皮肤层能够被针灸针穿透;承针部件包括带有多个弧形槽的承针板;承针板的上表面贴合皮肤层的下表面;承针板具有平衡状态,平衡机构能够将承针板保持在平衡状态,以使得承针板为水平;针灸针穿透皮肤层能够刺入弧形槽内,以使得承针板倾斜;当针灸针移出时,平衡机构能够使得承针板回到平衡状态。本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辅助学员进行多次的练习,并且具有较佳的受力反馈,并且结构紧凑易于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


技术介绍

1、针灸是中国中医特有的治疗、理疗的手段,而目前,针灸的技法传承需要对于针灸的施针和操作进行训练,尤其是:在针灸时,进针深度是针灸取得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操作人员必须准确掌握进针的深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危险的穴位,如风池、背俞、眼眶周围等特殊部位的进针时,然而目前确没有一种使用效果较好的进针深度练习装置,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现有技术中,中国技术,专利名称《一种教学用针灸模拟系统》公开号cn211857818u;该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教学用针灸模拟系统,包括仿真模拟人,所述仿真模拟人的穴位处内嵌有接触式传感器,本技术通过在仿真模拟人的穴位处内嵌接触式传感器,当用户插入毫针时,通过接触式传感器传递位置是否正确、力度是否合适等信息。接触式传感器与ccd摄像机信号链接,可以通过人工设置,刚接触时拍摄或指定是按拍摄,对用户针灸时的手法进行拍摄记录。方便教师考核学员,方便对比纠正学员的错误手法等。而引证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成本高,学员单次进行学习的效率低。

3、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缺少一种能够让学员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且相对易于批量加工制造针的灸模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能够让学员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且相对易于批量加工制造针的灸模拟结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包括:

4、结构块本体,其第一端能够嵌入连接基于3d打印材料构建出的皮肤层,所述皮肤层能够被针灸针穿透;

5、承针部件,其布置在所述结构块本体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皮肤层的下方;

6、所述承针部件包括带有多个弧形槽的承针板;

7、所述承针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皮肤层的下表面;

8、平衡机构,所述承针板具有平衡状态,所述平衡机构能够将所述承针板保持在所述平衡状态,以使得所述承针板为水平;

9、所述针灸针穿透所述皮肤层能够刺入所述弧形槽内,以使得所述承针板倾斜;

10、当所述针灸针移出时,所述平衡机构能够使得所述承针板回到所述平衡状态。

11、具体地,所述结构块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标记槽;

12、标记杆,其能够穿过所述标记槽连接在所述平衡机构的一升降部件上;

13、所述升降部件在所述承针板向所述升降部件方向倾斜时能够在

14、所述标记槽的高度方向动作;

15、还包括有:

16、刻度部,设置在所述结构块本体的外侧,与所述标记槽相邻布置。

17、具体地,所述结构块本体的第一端构造出承载凹台;

18、所述皮肤层的四周能够卡在所述承载凹台上;

19、所述皮肤层的3d打印材料为橡胶。

20、具体地,所述承针板的第二面连接有支撑部;

21、所述支撑部布置在所述承针板的中心;

22、所述承针板第一面的两侧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开设有多个弧形槽。

23、具体地,所述平衡机构还包括:

24、插接部件,其构造呈u形,所述插接部件能够插在一第一限位柱上;

25、所述插接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升降部件;

26、所述升降部件具有一在高度方向布置的升降槽;

27、第二限位柱,其能够穿过所述升降槽,所述第二限位柱穿过所述升降槽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帽;

28、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29、所述第一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上方;

30、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

31、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结构块本体的内部。

32、具体地,还包括有:

33、弹簧连接部,其垂直连接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一侧,并向所述结构块本体的中心方向延伸;

34、弧形顶,其一体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

35、所述弧形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平衡定位部;

36、所述平衡定位部自其第二端的三分之一处设置有第一转动点;

37、所述平衡定位部通过转轴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点上;

38、所述平衡定位部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柱

39、第一弹簧连接柱,其设置在所述平衡定位部上;

40、所述弹簧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弹簧连接柱;

41、弹簧,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柱和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柱;

42、所述弹簧与所述升降部件平行布置。

43、具体地,所述转轴部件的穿过所述弧形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部;

44、所述转轴部件的穿过所述弧形顶的第二端连接一抵挡部;

45、所述固定板上垂直连接有抵挡柱,所述平衡定位部或者所述抵挡部能够接触所述抵挡柱,以被所述抵挡部限制所述平衡定位部的最大转动角度。

46、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47、结构块本体使得整体的造型更加精简,采用3d打印材料形成的皮肤层能够作为可替换的材质,使得通过针灸针多次针刺后,皮肤层作为可更换的部分,以获取使用次数,使得学员练习能过获得更多的练习次数,而平衡机构能够将承针板回复到平衡位置,承针板起到了对于皮肤层的支撑,而弧形槽作为主要的针灸针受力点位,以通过平衡机构动作,使得针灸针的操作为操作者获得受力反馈;

48、因此,本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辅助学员进行多次的练习,并且具有较佳的受力反馈,并且结构紧凑易于加工制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块本体(10)的一侧开设有标记槽(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块本体(10)的第一端构造出承载凹台(1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针板(202)的第二面连接有支撑部(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30)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401)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0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块本体(10)的一侧开设有标记槽(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块本体(10)的第一端构造出承载凹台(1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针灸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针板(202)的第二面连接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倩赵清源杨星月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辉洋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