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祖华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98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2
本技术公开一种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涉及船舶技术领域,船体沿船长方向分为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第一船体的尾端与第二船体的首端能够拆卸地连接;第一船体的首端作为船体的船首,第二船体的尾端作为船体的船尾;第一船体的尾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一挡水板;第二船体的首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二挡水板;第一船体能够扣设在第二船体的上方并通过锁扣与第二船体能够拆卸地连接;第一船体扣设在第二船体上方时,第二船体的顶部位于第一船体内;第二船体的底部能够与车顶的行李架能够拆卸地连接。本技术的折叠船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且拆卸组装方便,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


技术介绍

1、目前,自驾游和水上运动都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故携带自己的小船自驾游也就成为越来越流行的现象。

2、现有的便携船有充气和折叠船、而其他类型的小型硬体船也只能采用拖挂式运输等,虽然充气船和折叠船已经大幅减小了船体的体积,但仍会占用私家车上的很多空间;而拖挂式的运输方式会面临出行驾驶资格证等限制。

3、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研究如何在尽量小地占用私家车空间的前提下,更加方便船体的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减小占用车内空间的前提下,方便驾车携带船体出行。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船体沿船长方向分为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船体的首端作为所述船体的船首,所述第二船体的尾端作为所述船体的船尾;

4、所述第一船体能够与所述第二船体扣合,所述第一船体与所述第二船体扣合之后,所述第一船体能够与所述第二船体能够拆卸地连接;

5、所述第一船体和/或所述第二船体能够与车顶的行李架能够拆卸地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二挡水板。

7、优选的,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设置有竖直的插槽,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对应两个所述插槽分别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能够插入对应的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还对应所述第一挡水板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挡水板的顶端紧密贴合。

8、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压板对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通孔,手拧螺栓的螺杆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压板的顶面对应所述手拧螺栓的把手设置有沉孔。

9、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挡水板对应所述第一燕尾槽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能够插入对应的所述燕尾槽中,所述凸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燕尾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组合为船体时,所述第一船体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船体相连;每个所述连接板都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船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船体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船体与所述第二船体扣合之后,所述第一船体能够通过锁扣与所述第二船体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锁扣包括固定挂钩和活动组件,所述固定挂钩固设在所述第二船体的侧壁上;

12、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活动扳手,所述活动扳手的中部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活动扳手异于扳手的一端呈圆滑状且能够与所述挂钩咬合;

13、所述固定挂钩固设在所述第二船体的侧壁上,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船体的侧壁铰接;或所述固定挂钩固设在所述第一船体的侧壁上,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船体的侧壁铰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船体和/或所述第二船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船体和/或所述第二船体通过夹具与所述行李架能够拆卸地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固定斜撑板、活动斜撑板、基体、螺杆、手柄、连接板、u形杆和两个锁紧螺母,所述基体固设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u形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两个所述锁紧螺母分别与所述u形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u形杆能够套设在所述行李架的横杆上;所述螺杆与所述基体转动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连,所述固定斜撑板与所述基体固连,所述活动斜撑板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与所述基体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斜撑板与所述固定斜撑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固定斜撑板与所述活动斜撑板用于将所述第二燕尾槽的斜壁紧密贴合。

16、优选的,所述第二船体全部位于所述第一船体下方,且所述第二船体与所述第一船体抵接;

17、或,所述第一船体扣合在所述第二船体上方时,所述第二船体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船体内。

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9、本技术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拆卸组装方便,结构稳定;在不占用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还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容纳物品,能够极大程度地方便驾车携带船体出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船体沿船长方向分为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船体的首端作为所述船体的船首,所述第二船体的尾端作为所述船体的船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二挡水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设置有竖直的插槽,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对应两个所述插槽分别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能够插入对应的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还对应所述第一挡水板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挡水板的顶端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压板对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通孔,手拧螺栓的螺杆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压板的顶面对应所述手拧螺栓的把手设置有沉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挡水板对应所述第一燕尾槽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能够插入对应的所述燕尾槽中,所述凸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燕尾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组合为船体时,所述第一船体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船体相连;每个所述连接板都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船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船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与所述第二船体扣合之后,所述第一船体能够通过锁扣与所述第二船体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锁扣包括固定挂钩和活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和/或所述第二船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船体和/或所述第二船体通过夹具与所述行李架能够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固定斜撑板、活动斜撑板、基体、螺杆、手柄、连接板、U形杆和两个锁紧螺母,所述基体固设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U形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两个所述锁紧螺母分别与所述U形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U形杆能够套设在所述行李架的横杆上;所述螺杆与所述基体转动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连,所述固定斜撑板与所述基体固连,所述活动斜撑板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与所述基体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斜撑板与所述固定斜撑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固定斜撑板与所述活动斜撑板用于将所述第二燕尾槽的斜壁紧密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扣合在所述第二船体上方时,所述第二船体全部位于所述第一船体下方,且所述第二船体与所述第一船体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船体沿船长方向分为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船体的首端作为所述船体的船首,所述第二船体的尾端作为所述船体的船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密封连接有竖直的第二挡水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的尾端设置有竖直的插槽,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对应两个所述插槽分别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能够插入对应的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二船体的首端还对应所述第一挡水板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挡水板的顶端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压板对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通孔,手拧螺栓的螺杆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压板的顶面对应所述手拧螺栓的把手设置有沉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挡水板对应所述第一燕尾槽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能够插入对应的所述燕尾槽中,所述凸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燕尾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用作车顶行李箱的折叠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组合为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祖华段晨熙
申请(专利权)人:段祖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