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43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8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顶部外表面的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还包括:圆轴一,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一靠近上端的外表面,且圆轴一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调节板一;圆轴二,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二靠近下端的外表面,且圆轴二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调节板二。将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分别安装在底板的外表面,然转动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分别在圆轴一和圆轴二的外表面转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拉动限位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嵌设在限位孔的内部,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的连接性,使其更加的稳固不易晃动,通过T形块嵌设在T形槽的内部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6865501u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包括预制底板和预制柱,所述预制柱的前侧和后侧且位于中心处的下方均设置有嵌合夹板,所述嵌合夹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嵌合夹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上楔钉,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多组呈矩阵分布且与上楔钉位置相对应设置的下楔钉,所述上楔钉与下楔钉的相向一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上楔钉与下楔钉的相向一端均设置有与插槽配合使用的插块,本技术中,利用前后两块嵌合夹板对预制柱进行支撑和固定,然后通过楔钉结构使预制柱快速与预制底板进行连接,代替了原有全部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提高了连接的速度,结构方便拆装。

3、虽然上述方案具有如上的优势,但是上述方案的劣势在于,框架结构组装在一起后的稳定性会有所降低,通过楔钉进行连接的支撑性不够强,容易发生倾斜或者晃动的情况,从而会导致建筑框架发生倒塌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进行拆卸时多个楔钉容易丢失,不便于更好地进行收纳起来,楔钉丢失从而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降低了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框架结构组装在一起后的稳定性会有所降低,通过楔钉进行连接的支撑性不够强,容易发生倾斜或者晃动的情况,从而会导致建筑框架发生倒塌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进行拆卸时多个楔钉容易丢失,不便于更好地进行收纳起来,楔钉丢失从而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降低了使用效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顶部外表面的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还包括:

3、圆轴一,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一靠近上端的外表面,且圆轴一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调节板一;

4、圆轴二,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二靠近下端的外表面,且圆轴二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调节板二;

5、多个限位孔,均开设在所述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的外表面;

6、两个连接器一,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相背面的下端,且两个连接器一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螺纹套筒一。

7、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套筒一的内部均螺纹嵌设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套筒一的一端均活动安装有连接器二。

8、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器二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远离限位孔的一侧开设有多个t形槽,多个所述t形槽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t形块。

10、优选的,多个所述t形块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调节螺杆,多个所述调节螺杆的相对面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筒二和调节板二的另一端均活动嵌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的外表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技术中,将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分别安装在底板的外表面,然转动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分别在圆轴一和圆轴二的外表面转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拉动限位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嵌设在限位孔的内部,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的连接性,使其更加的稳固不易晃动,通过t形块嵌设在t形槽的内部后,转动螺纹套筒二可以更好的使调节螺杆相背移动,从而更好地根据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之间间隙进行调整,更好地将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连接起来。

13、2.本技术中,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的两侧均固定安装了连接器一,连接器一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螺纹套筒一,螺纹套筒一的内部螺纹嵌设有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可以更好的根据不同的地势进行调整高度,从而可以更好的将连接器二通过安装孔固定起来,更好的提高了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的稳定性,使其不易晃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靠近顶部外表面的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一(101)和支撑柱二(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套筒一(109)的内部均螺纹嵌设有螺纹杆(110),两个所述螺纹杆(110)远离螺纹套筒一(109)的一端均活动安装有连接器二(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器二(11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一(101)和支撑柱二(102)远离限位孔(10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T形槽(115),多个所述T形槽(115)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T形块(1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T形块(116)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调节螺杆(114),多个所述调节螺杆(114)的相对面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筒二(1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一(105)和调节板二(106)的另一端均活动嵌设有限位杆(117),两个所述限位杆(117)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18),两个所述复位弹簧(11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调节板一(105)和调节板二(106)的外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靠近顶部外表面的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一(101)和支撑柱二(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套筒一(109)的内部均螺纹嵌设有螺纹杆(110),两个所述螺纹杆(110)远离螺纹套筒一(109)的一端均活动安装有连接器二(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器二(11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一(101)和支撑柱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友良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政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