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216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本体,所述建筑模型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含有支撑腿和第一支撑箱,所述支撑腿与建筑模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抗震机构,可缓冲建筑模型本体所受的上下震力,通过设置第二抗震机构,可缓冲建筑模型本体的横向震力,其中设置了第一阻尼杆和第二阻尼杆,可避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来回弹跳,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可方便装置移动,解决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型的抗震能力较弱,在运输和后期抗震检测时,较强的震动会对建筑模型造成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建筑设计模型为常见的一种物件,而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型的抗震能力较弱,在运输和后期抗震检测时,较强的震动会对建筑模型造成损伤。

2、专利公开号cn113096522b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底座和地震模拟装置,底座内底部安装有纵向减震结构,底座的内壁两侧安装有横向减震结构,建筑模型的下端设置在底座内且分别与横向减震结构和纵向减震结构固定连接,地震模拟装置镶嵌连接在底座底部,横向减震结构包括连接板一、连接板三、连接柱和连接头,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三活动连接,且连接板一的外壁与底座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头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在底座内部设置横向减震结构和纵向减震结构,减少运输过程中震动对模型的影响,在抗震检测时,横向减震结构可以对震动横波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横/纵向减震结构配合使用能够满足模型的抗震需求,但其易受震动而来回晃动,且横向减震机构不便于对各个方向的震力进行缓冲,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实现了抗震效果好,可避免模型受损,且方便移动的目的,解决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型的抗震能力较弱,在运输和后期抗震检测时,较强的震动会对建筑模型造成损伤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本体,所述建筑模型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含有支撑腿和第一支撑箱,所述支撑腿与建筑模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阻尼杆,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一阻尼杆均与第一支撑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所述第二抗震机构包含有第二支撑箱,所述第二支撑箱与支撑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箱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阻尼杆,且第二阻尼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箱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含有固定支腿,所述固定支腿与第二支撑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腿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和连接板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二阻尼杆的数量均为八个,且八个第二弹簧和第二阻尼杆分布于第一支撑箱的四周。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导向套块,所述导向套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的底部与第一支撑箱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固定支腿的内腔开设有滑动槽。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箱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薄膜。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箱的右侧设置有电池箱,且电池箱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抗震机构,可缓冲建筑模型本体所受的上下震力,通过设置第二抗震机构,可缓冲建筑模型本体的横向震力,其中设置了第一阻尼杆和第二阻尼杆,可避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来回弹跳,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可方便装置移动,解决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型的抗震能力较弱,在运输和后期抗震检测时,较强的震动会对建筑模型造成损伤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型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2),所述第一抗震机构(2)包含有支撑腿(201)和第一支撑箱(202),所述支撑腿(201)与建筑模型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03),所述连接板(203)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204),所述连接板(20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阻尼杆(205),所述第一弹簧(204)和第一阻尼杆(205)均与第一支撑箱(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箱(2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3),所述第二抗震机构(3)包含有第二支撑箱(301),所述第二支撑箱(301)与支撑腿(20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箱(30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302),所述第二弹簧(30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箱(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箱(202)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阻尼杆(303),且第二阻尼杆(30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箱(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箱(30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包含有固定支腿(401),所述固定支腿(401)与第二支撑箱(30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腿(40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402),所述电动推杆(40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403),所述定位板(403)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01)和连接板(203)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二弹簧(302)和第二阻尼杆(303)的数量均为八个,且八个第二弹簧(302)和第二阻尼杆(303)分布于第一支撑箱(202)的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0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导向套块(207),所述导向套块(20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杆(206),且导向杆(206)的底部与第一支撑箱(20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20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40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405),所述固定支腿(401)的内腔开设有滑动槽(4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箱(30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5),且控制器(5)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箱(301)的右侧设置有电池箱(6),且电池箱(6)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型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2),所述第一抗震机构(2)包含有支撑腿(201)和第一支撑箱(202),所述支撑腿(201)与建筑模型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03),所述连接板(203)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204),所述连接板(20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阻尼杆(205),所述第一弹簧(204)和第一阻尼杆(205)均与第一支撑箱(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箱(2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3),所述第二抗震机构(3)包含有第二支撑箱(301),所述第二支撑箱(301)与支撑腿(20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箱(30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302),所述第二弹簧(30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箱(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箱(202)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阻尼杆(303),且第二阻尼杆(30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箱(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箱(30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包含有固定支腿(401),所述固定支腿(401)与第二支撑箱(30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腿(40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402),所述电动推杆(40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炳培黄健良黄华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