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及圆柱动力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431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2
本技术公开了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及圆柱动力电池系统。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冷板,每个所述冷板内部形成下侧进水、上侧回水的冷板冷却水循环通道,相邻两个冷板之间的空间中用于贴合所述圆柱电池电芯,多个所述冷板的同一端均配置一个接头,所述接头内部形成两个相互隔开且与外部连通的腔体,两个所述腔体在冷板侧与对应的冷板冷却水循环通道的进出水口相通;相邻两个所述接头的进水通道接口通过冷板间进水管连接形成直线布置的冷板进水通道,相邻两个所述接头的出水通道接口通过冷板间出水管连接形成直线布置的冷板出水通道;所述冷板出水通道位于所述冷板进水通道的上方。本技术流阻小、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水冷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及圆柱动力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46系列的大圆柱电池形成的圆柱动力电池系统一般采用蛇形水冷板冷却,蛇形板与圆柱面贴合进行冷却,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采用18650、21700的小圆柱电芯液冷却方案,增大冷板尺寸与流道尺寸。第二类是采用多冷板并联方式;多冷板并联方式使液冷系统中各冷板的流量分配更均匀。

2、第一类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

3、(1)流阻过大:由于冷板总长较长,会造成流阻过大;且有多处近90°、180°弯折,使流阻更大。(2)整包冷却效果不一致:由于流阻影响,水冷系统的温度控制效果会差,导致整包水冷效果不一致,离进水口近的电芯冷却效果很好,离出水口近的电芯冷却效果会较差。(3)水冷系统空间占用较多:由于电池包空间比较有限,大部分空间是要为电芯让步,其它部件需要尽可能占用更少空间;冷板进行不规则弯折且需很多的外接管路,空间利用率比较低。

4、第二类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

5、(1)没有进行“液电分离”:冷板的前后端均有水冷外部管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冷板,每个所述冷板内部形成下侧进水、上侧回水的冷板冷却水循环通道,相邻两个冷板之间的空间中用于贴合所述圆柱电池电芯,多个所述冷板的同一端均配置一个接头,所述接头内部形成两个相互隔开且与外部连通的腔体,两个所述腔体在冷板侧与对应的冷板冷却水循环通道的进出水口相通;相邻两个所述接头的进水通道接口通过冷板间进水管连接形成直线布置的冷板进水通道,相邻两个所述接头的出水通道接口通过冷板间出水管连接形成直线布置的冷板出水通道;所述冷板出水通道位于所述冷板进水通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

【技术特征摘要】

1.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冷板,每个所述冷板内部形成下侧进水、上侧回水的冷板冷却水循环通道,相邻两个冷板之间的空间中用于贴合所述圆柱电池电芯,多个所述冷板的同一端均配置一个接头,所述接头内部形成两个相互隔开且与外部连通的腔体,两个所述腔体在冷板侧与对应的冷板冷却水循环通道的进出水口相通;相邻两个所述接头的进水通道接口通过冷板间进水管连接形成直线布置的冷板进水通道,相邻两个所述接头的出水通道接口通过冷板间出水管连接形成直线布置的冷板出水通道;所述冷板出水通道位于所述冷板进水通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进水通道的进水端接头的进水通道接口与外部总进水管相接,所述冷板出水通道的出水端接头的出水通道接口与外部总出水管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采用蛇形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内布置有多个回水流道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校冉
申请(专利权)人: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