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震建筑,尤其涉及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应用防震间隙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设置完成后,建筑施工仅仅采用简单的钢板在顶部起支撑作用,没有良好的缓冲作用,高强度地震钢板的硬度可直接击穿墙体,起不到支撑作用,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专用防撞装置往往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工序多,且往往只能防止单一方向的外力冲击,防撞性能不强,不防雨水,不防杂物,如果在地震过程中有砖石等杂物坠落其中,会妨碍防撞装置伸缩,大大降低防撞、缓冲的效果,甚至使防撞装置不发生作用;而且雨水的经常淋刷,也会使相关部件生锈,使用时大大降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抗震性能好,可承受多个方向外力冲击,降低对建筑物造成冲击破坏的风险,使用寿命长的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包括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以及安装在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的抗震装置,所述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的支撑面上顶部位置对应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加强衬板,正对防震缝一侧的主加强衬板上端向外翻边紧贴在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的顶部,翻边与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设有密封防水结构且通过锚栓连接,所述抗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的支撑管以及位于支撑管下
3、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内以及u形板凹槽内填充有弹性填充物,u形板凹槽内的弹性填充物可增加u形板的抗压能力,缓冲冲击压力,还可防止杂物落入凹槽中,使u形板回弹形变失效,安装槽内的弹性填充物可进一步减缓支撑管或u形板端部对两端弹簧的冲击压力,减震降噪。
4、进一步,所述安装槽上设有盖板和侧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进料管口,所述侧板上设有分别与支撑管和u形板相适应的通孔、通槽,安装时自进料管口向安装槽填充弹性填充物浆料,弹性填充物还可起到防水密封以及减震降噪的作用。
5、进一步,所述减震弹簧一端固接在所述导向柱与主加强衬板连接位置,另一端与支撑管的端部相固接,防止在拉力作用下,支撑管脱出导向柱。
6、进一步,所述防雨板两侧搭接在防水立板顶部,所述防雨板边缘伸出所述防水立板且通过铰链结构与防水立板顶部相连接,所述防雨板两侧向下倾斜,或防雨板与防水立板之间设有防水密封结构。
7、进一步,所述防水立板底部与翻边密封焊接或一体成型,防水立板外侧设置有导流槽。
8、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内位于安装槽侧壁和底部的加强衬板一体连接,且均通过锚栓与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锚接,加强衬板与建筑结构一和建筑结构二在横向和纵向上均进行了锚接,大大提高了其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防止支撑管或u形板在受到急剧增加的外力作用时,使加强衬板由于冲击或拉拽破坏。
9、进一步,所述支撑管内设置有pe泡沫棉,所述支撑管外侧间隙套合有多个弹性橡胶圈,进一步提高吸震降噪的能力,所述安装槽内的弹性填充物可以为套合在支撑管上的软橡胶垫,也可为pe泡沫棉,质量轻,成本低,弹性好,填充方便。
10、在本技术中,所述安装槽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加强衬板,加强衬板可增强安装槽壁面的承受外力的能力,防止安装槽受到直接碰撞而损伤,所述支撑管端部通过减震弹簧与主加强衬板相连接,减震弹簧可缓冲支撑管对加强衬板的冲击力度,u形板在受到压力或拉力发生相应的形变,对拉力和压力均有缓冲消减作用,由于所述u形板的左右两侧的水平翻边底部固接的固定块与凹槽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允许u形板两侧向外伸展,进一步增加u形板允许的形变量,防止u形变过大发生塑性变形,间隙内设有缓冲弹簧或弹片,可有效消减固定块与凹槽之间的碰撞力,主加强衬板翻边与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通过锚栓连接,当主加强衬板收到压力或压力作用时,锚栓所受到的力主要为与锚栓杆相垂直的横向冲击,降低了由于冲击破坏而使紧固件松动的风险,导向柱和导向杆的设置,可使支撑管和u形板保持稳定的运动轨迹,同时具有抵抗纵向剪切力冲击的作用,导向杆可自由滑动穿设在定位环中,防止u形板两侧翻边受力向上弹起使固定块脱出凹槽,u形板受到拉力或压力作用,带动固定块在凹槽内左右滑动,凹槽通过缓冲弹簧或弹片对固定块进行作用,抵抗和消减固定块所受压力或拉力,所述翻边边缘密封连接有防水立板,且所述防水立板正上方设有防雨板,防止雨水进入安装槽,对抗震装置的各组件进行腐蚀,使用支撑管和u形板相结合作为承受载荷的主要构件,大大增强抗压和抗拉伸作用,u形板的安装方式即可实现与凹槽弹性连接,又可实现抵抗拉力、压力以及纵向剪切力多个方向的外力冲击的功能。
11、有益效果:本技术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抗震性能好,可承受多个方向外力冲击,有效降低对建筑物造成冲击破坏的风险,且具有防水效果,使用寿命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以及安装在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的抗震装置,所述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的支撑面上顶部位置对应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加强衬板,正对防震缝一侧的主加强衬板上端向外翻边紧贴在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的顶部,翻边与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设有密封防水结构且通过锚栓连接,所述抗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的支撑管以及位于支撑管下方的U形板,所述支撑管端部通过减震弹簧与主加强衬板相连接,所述U形板的左右两侧水平翻边底部边缘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可容固定块嵌入的凹槽,所述固定块左右两侧与凹槽之间留有可容固定块左右滑动的间隙,且间隙内设有缓冲弹簧或弹片,所述主加强衬板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柱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柱远离主加强衬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管端部可滑动套接,所述U形板两侧边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导向杆可滑动穿设在定位环内,所述翻边边缘密封连接有防水立板,所述防水立板正上方设有防雨板,所述防雨板与防水立板之间设置有防止防雨板受到外力发生偏移的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上设有盖板和侧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进料管口,所述侧板上设有分别与支撑管、U形板相适应的通孔、通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一端固接在所述导向柱与主加强衬板连接位置,另一端与支撑管的端部相固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板两侧搭接在防水立板顶部,所述防雨板边缘伸出所述防水立板且通过铰链结构与防水立板顶部相连接,所述防雨板两侧向下倾斜,或防雨板与防水立板之间设有防水密封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立板底部与翻边密封焊接或一体成型,防水立板外侧设置有导流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内设置有PE泡沫棉,所述支撑管外侧间隙套合有多个弹性橡胶圈,所述安装槽内的弹性填充物为套合在支撑管上的软橡胶垫或PE泡沫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层建筑隔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以及安装在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的抗震装置,所述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的支撑面上顶部位置对应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加强衬板,正对防震缝一侧的主加强衬板上端向外翻边紧贴在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的顶部,翻边与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设有密封防水结构且通过锚栓连接,所述抗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二之间的支撑管以及位于支撑管下方的u形板,所述支撑管端部通过减震弹簧与主加强衬板相连接,所述u形板的左右两侧水平翻边底部边缘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可容固定块嵌入的凹槽,所述固定块左右两侧与凹槽之间留有可容固定块左右滑动的间隙,且间隙内设有缓冲弹簧或弹片,所述主加强衬板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柱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柱远离主加强衬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管端部可滑动套接,所述u形板两侧边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导向杆可滑动穿设在定位环内,所述翻边边缘密封连接有防水立板,所述防水立板正上方设有防雨板,所述防雨板与防水立板之间设置有防止防雨板受到外力发生偏移的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涛,武卫兵,许可,郭文广,郭姗,丁明镜,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