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75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儿童的打火机,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压电装置(2)、翘板(3)、燃气室(4)及其气阀组件和挡风罩(5),在外壳(1)的上端设有揿手(6),揿手(6)的内壁直接与所述压电装置(2)的压电帽(21)相抵,或者揿手(6)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翘板(3)的自由端相抵的抵挡部(61),跷板(3)的固定端与所述气阀组件相连,翘板(3)中部的支点与所述压电装置(2)的压电帽(21)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揿手(6)的上部外露部分活动设置有一朝内推进时能使所述揿手(6)的抵挡部(61)具有向上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2)完全复位、朝外拉出时能使所述揿手(6)的抵挡部(61)具有向下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2)无法完全复位的横向推板(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点在于:结构简单新颖,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火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电式打火机一般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燃气室及其气阀组 件,在外壳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中压电帽相抵的揿手,使用时只须按下揿手,压电装置的压 电帽随之被压缩,当其压缩行程达到点火行程时,压电装置因其内的击锤撞击压电晶体而 释放出高压电能,并通过导电回路在气阀组件的出气口处发出电火花,而气阀组件此时在 揿手的作用下同时释放出燃气,燃气遇到电火花即实现打火。原有的打火机大多没有保险装置,即揿手的操作不受限制,因而无法防止在运输 和随身携带过程中因意外碰击揿手而打火,也无法阻止儿童因玩耍而误打火,其结果都容 易造成火灾等意外事故。所以为了提高打火机的安全性,人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保险装置,其原理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保险装置在自然状态阻挡揿手而使之无法被按下,打火时,则先动作于 保险装置,使其解除对揿手的阻碍,再按下揿手即可打火,如专利号为96245667. 5的中国 技术《带保险装置的压电式打火机》、专利号为00264032. 5的中国技术《设有锁 定键的打火机》公开的就是这样的方案,这类打火机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必须在操作保险 装置的同时按下揿手,且二个动作须用一个手指来完成,不仅需要较好的协同能力,而且必 须用较大的力操作,从而较好地防止了儿童的误点火,然而,这同时也给正常打火设置了障 碍,另一方面,由于受打火机体积的限制,保险装置的部件体积较小、重量轻,不可能具有足 够的强度,使用者往往会急于打火而忘记了先操作保险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力按压 揿手,极有可能对打火机造成损坏,而且,这种情形也容易发生在儿童身上,由于在正常操 作时为单指操作,因此在儿童看来似乎是直接按下揿手就能点火的(许多没有保险装置的 打火机就是如此点火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有可能加大力度直接按下揿手以期打火, 从而对打火机造成损坏;第二种是保险装置并未直接阻挡揿手的被按下,而是阻止其下压至点火行程,即 使压电装置因压电帽的行程不足而以无法点火,如专利号为97210601. 4的中国技术 专利《安全电子打火机》就是这样一种方案,它“在机体内点火装置安装槽中装有一条具有 弹性的安全锁杆,安全锁杆头部端面与操作件导槽顶部端面相对应,两者之间的距离h小 于点火装置的点火行程,在打火时,将点火装置操作件压下,安全锁杆的上部就会在操作件 的导槽中相对滑动,当下压距离达到h,接近但未达到点火行程,操作件导槽顶部和安全锁 杆头部两个相对应的端面相接触,产生一个适当阻力,阻止操作件继续向下运动。此时点火 装置还不可能激发高压电火花将火机点燃,只有在此时有意识地继续给操作件施加更大的 压力,操作件导槽顶部端面作用于安全锁杆头部端面,在其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就会迫使安 全锁杆产生弹性变形,操作件便能继续下压到点火装置激发高压电火花所需的点火行程, 点燃气阀已释放的可燃气体”。它较好地克服了上述第一种打火机的操作缺陷,即当儿童在3模仿打火时,揿手能被按下,但会由于点火行程不够而无法打火,多次尝试后,儿童就会失 去兴趣不再玩耍,而打火机也不致因此损坏。但由于该方案的正常点火动作仍然与常规一 致,只是需要加大下压力度,因而无法防止指力较大的儿童误打火,另一方面,其安全锁杆 头部端面与操作件导槽顶部在多次操作后,二者之间的接触表面会因磨损而变得光滑,因 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安全锁杆头部对操作件导槽顶部的阻力会逐渐变小,最终使操作者 无须施加更大的力就可轻而易举的点火,从而失去了保险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带有保险装 置的、结构简单的、可防止儿童误点火的压电式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当在不解除保险装置 的保险状态而直接下压揿手时,揿手能被按下但却直到下压到底也会因压电装置不到点火 行程而无法打火。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包 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翘板、燃气室及其气阀组件和挡风罩,在外壳的上端设有 揿手,揿手的内壁直接与所述压电装置的压电帽相抵,或者揿手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翘板的 自由端相抵的抵挡部,跷板的固定端与所述气阀组件相连,翘板中部的支点与所述压电装 置的压电帽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揿手的上部外露部分活动设置有一朝内推进时能使所 述揿手的抵挡部具有向上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完全复位、朝外拉出时能使所述揿手的 抵挡部具有向下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无法完全复位的横向推板。作为改进,所述揿手具有可容纳所述横向推板的凹槽,所述横向推板活动设置在 所述凹槽内;所述揿手上端外露部分并处于所述凹槽的上部具有一半圆形的凸起部,所述 抵挡部则设置在所述半圆形的凸起部下方,所述横向推板具有与所述半圆形的凸起部配合 的半圆形凹槽,该半圆形凹槽与所述半圆形的凸起部相接触的部位为弧形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揿手的上部外露部分活动设置 有一朝内推进时能使所述揿手的抵挡部具有向上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完全复位、朝外 拉出时能使所述揿手的抵挡部具有向下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无法完全复位的横向推 板;在横向推板朝内推进时,压电装置完全复位,可以进行点火;当按下揿手和横向推板, 顺利进行一次打火后,横向推板在揿手半圆形的凸起部作用下向外推出,压电装置无法完 全复位,虽然此时锁扣有保险扣的揿手能够被按下,但是由于压电装置的行程不够,不能实 现打火,只有再次将横向推板朝内推进,才能进行下一次点火,结构简单新颖,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打火机的保险扣处于锁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打火机的保险扣处于推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横向推板拉开翘板后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见图1、图2、图3所示的防儿童打火机,其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压电装置2、翘板3、燃气室4、气阀组件及其防风罩5,其中气阀组件包括出气针8、与燃气室4连通 的出气管9、出气阀10,所述翘板3的固定端与所述出气针8连接,所述翘板3采用金属材 质制成,压电装置2包括压电帽21、压电体22,在外壳1的上端设有揿手6,揿手6的内壁具 有与所述翘板3的自由端相抵的抵挡部61,翘板3中部的支点与所述压电装置2的压电帽 21相抵,所述揿手6的上部外露部分活动设置有一朝内推进时能使所述揿手6的抵挡部61 具有向上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2完全复位、朝外推出时能使所述揿手6的抵挡部61具 有向下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2无法完全复位的横向推板7。本实施例中,所述揿手6具有可容纳所述横向推板7的凹槽63,所述横向推板7活 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揿手6上端外露部分并处于所述凹槽的上部具有一半圆形的凸 起部62,所述抵挡部61则设置在所述半圆形的凸起部62下方,所述横向推板7具有与所述 半圆形的凸起部62配合的半圆形凹槽71,该半圆形凹槽71与所述半圆形的凸起部62相接 触的部位为弧形斜面,请参见图3所示。自然状态下,横向推板7只是嵌设在揿手6的凹槽内,横向推板7没有朝内推进, 也就不会挤压揿手6的半圆形的凸起部62朝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儿童的安全打火机,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压电装置(2)、翘板(3)、燃气室(4)及其气阀组件和挡风罩(5),在外壳(1)的上端设有揿手(6),揿手(6)的内壁直接与所述压电装置(2)的压电帽(21)相抵,或者揿手(6)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翘板(3)的自由端相抵的抵挡部(61),跷板(3)的固定端则与所述气阀组件相连,翘板(3)中部的支点与所述压电装置(2)的压电帽(21)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揿手(6)的上部外露部分活动设置有一朝内推进时能使所述揿手(6)的抵挡部(61)具有向上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2)完全复位、朝外推出时能使所述揿手(6)的抵挡部(61)具有向下位移从而使所述压电装置(2)无法完全复位的横向推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席飞许红明解相礼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虹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