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45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14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涉及地下室防渗技术领域,包括底托板,底托板顶部开设有凹槽,底托板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凸块,底托板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槽,底托板顶部设置有分室,分室左侧设置有侧槽套,通过围套架可以对分室间隙处外侧进行保护,当季节更替温度变化后,会使分室间隙间距发生改变,当分室发生渗水后,通过湿度传感器可以对地下室间隔处积水进行检测,通过控制排水泵运转,可以使其对侧管底部的岔管对围套架内部积水进行吸取,可以将积水通过侧管向上传输,可以使排水泵对长距离地下室内部积水进行去除,解决了现有地下室不便于对长距离地下室内部积水进行及时去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下室防渗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1、地下室的顶板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板的厚度按首层使用荷载计算,防空地下室则应按相应的防护等级的荷载计算,在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的底板不仅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垂直荷载,还承受地下水的浮力,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抗渗透能力和抗浮力的能力,如技术专利cn217734127u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包括地下室墙体和防水板,所述地下室墙体的内侧外表面上可拆卸式连接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右侧外表面上活动卡接有螺纹钢钉。本技术将贴合导水板贴合在地下室墙体的内侧外表面上,配合导水斜槽孔对地下室墙体内表面上渗透的水源引导进贴合导水板的内部,配合导流口再将其排放出去配合导流槽的顶部表面对渗透的水源引导进导水管的内部去,配合抽水器对其进行吸收,具备了对地下室墙面的渗水进行引导排放出去的特点,解决水过量时无法快速将水导出,会导致地下墙面渗水的问题,以达到对地下室墙面的渗水进行引导排放出去的效果。

2、然而上述的地下室不便于对长距离地下室内部积水进行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板(1);所述底托板(1)顶部开设有凹槽,底托板(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01),底托板(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槽(102);所述底托板(1)顶部设置有分室(2),分室(2)前后之间设置有二厘米间隔;所述分室(2)左侧设置有侧槽套(3),侧槽套(3)左右两侧内部垂直贯穿有垂直槽(301),凸块(101)穿设于垂直槽(301)内侧的底部,侧槽套(3)右侧开设有管槽(302),侧槽套(3)右侧固定连接有夹板(304),夹板(304)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夹板(304)前后两端立面处开设有弧形槽(303),夹板(304)与分室(2)侧立面处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板(1);所述底托板(1)顶部开设有凹槽,底托板(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01),底托板(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槽(102);所述底托板(1)顶部设置有分室(2),分室(2)前后之间设置有二厘米间隔;所述分室(2)左侧设置有侧槽套(3),侧槽套(3)左右两侧内部垂直贯穿有垂直槽(301),凸块(101)穿设于垂直槽(301)内侧的底部,侧槽套(3)右侧开设有管槽(302),侧槽套(3)右侧固定连接有夹板(304),夹板(304)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夹板(304)前后两端立面处开设有弧形槽(303),夹板(304)与分室(2)侧立面处间隙处设置有防水卷材,弧形槽(303)底部与管槽(302)相贯通;所述分室(2)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槽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板(4)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块(401),插块(401)分别穿设于垂直槽(301)内侧的顶部和卡槽(102)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板(4)顶部设置有顶板(402),顶板(402)底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维宇鲍劲松赵晨阳黄坚王秋播张飞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