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39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包括安装外壳以及安装外壳侧壁上的开槽,所述开槽内连接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末端连接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停车位投射装置,所述停车位投射装置包括车位模型罩,所述车位模型罩内壁上刻画车位部分线条模型,且车位模型罩内壁上未刻画车位线条部分涂有消光粉,所述车位模型罩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光源投射灯。通过控制板模块控制停车位投射装置定时的向地面路段投射出限时停车位,避免在交通高峰期驾车司机在该路段停车,便于道路交通的顺畅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智能管理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


技术介绍

1、随着居民汽车保有量的日渐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压力逐渐增大,为了保障出行交通的顺畅,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道路上设置了限时车位,用以解决通行高峰期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比如大多数城市只允许夜间在道路两旁的车位上停车,到了白天某一时间段内则不允许停车。

2、现有的限时停车位是以画线的形式在道路两旁的地面上设置,只是通过设立限停指示牌来提示,在白天时,这些道路两旁的停车线一直存在,容易误导驾驶员在此停车,造成白天通行高峰期的拥堵,导致城市交通的负担增加,而且实体的车位线需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并重新画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误导驾驶员在此停车,造成白天通行高峰期的拥堵,导致城市交通的负担增加,而且实体的车位线需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并重新画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包括安装外壳以及安装外壳侧壁上的开槽,所述开槽内连接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末端连接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停车位投射装置,所述停车位投射装置包括车位模型罩,所述车位模型罩内壁上刻画车位部分线条模型,且车位模型罩内壁上未刻画车位线条部分涂有消光粉,所述车位模型罩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光源投射灯,所述光源投射灯上套接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光源投射灯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上连接设置有线缆,所述安装外壳内设置有控制板模块,所述控制板模块输出端通过线缆与光源投射灯输入端电连接。

3、优选地,所述悬臂与连接座转动连接,且连接座为直径与光源投射灯直径一致的圆环座结构。

4、优选地,所述车位模型罩为玻璃罩结构。

5、优选地,所述光源投射灯为led灯。

6、优选地,所述开槽的上方且位于安装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两个为一组分布在安装外壳上。

7、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贯穿安装外壳。

8、优选地,所述控制板模块的上端设置有嵌接槽,所述嵌接槽的外侧且位于控制板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连接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贯穿第二凹槽与嵌接槽导通。

9、优选地,所述第二螺孔的两侧且位于控制板模块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第四螺孔,所述第四螺孔的位置以及数量与第一螺孔相对应。

10、优选地,所述嵌接槽内嵌接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中部连接设置有光伏板,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连接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连接设置有第三螺孔,且第三螺孔的位置及数量与第二螺孔相对应。

11、优选地,所述控制板模块为箱型结构设置,所述控制板模块内设置有通讯模块、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继电器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双向电连接,所述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输出端与继电器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端通过线缆与光源投射灯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伏板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端与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输入端直接电连接。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在本技术中,通过控制板模块控制停车位投射装置定时的向地面路段投射出限时停车位,避免在交通高峰期驾车司机在该路段停车,便于道路交通的顺畅通行。

14、2、在本技术中,由控制板模块中的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与通讯模块能够实现联网,集中管理,可根据不同路段的车位需求设定不同的停车位投射时间。

15、3、在本技术中,通过停车位投射装置向地面投射光线形成的停车位线能够避免掉传统实体车位线容易磨损、需要定位维护的问题。

16、4、在本技术中,能够与道路两旁的路灯集成安装,不需要占据多余的道路,而且通过光伏板与控制板模块中的电源管理模块,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在夜间使用,更加的节能、环保。

17、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而且本技术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包括安装外壳(1)以及安装外壳(1)侧壁上的开槽(6),所述开槽(6)内连接设置有固定支架(7),所述固定支架(7)的末端连接设置有悬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8)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停车位投射装置(9),所述停车位投射装置(9)包括车位模型罩(14),所述车位模型罩(14)内壁上刻画车位部分线条模型,且车位模型罩(14)内壁上未刻画车位线条部分涂有消光粉,所述车位模型罩(14)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光源投射灯(17),所述光源投射灯(17)上套接设置有连接座(18),所述光源投射灯(17)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灯座(15),所述灯座(15)上连接设置有线缆(16),所述安装外壳(1)内设置有控制板模块(11),所述控制板模块(11)输出端通过线缆(16)与光源投射灯(17)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8)与连接座(18)转动连接,且连接座(18)为直径与光源投射灯(17)直径一致的圆环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模型罩(14)为玻璃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投射灯(17)为LED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6)的上方且位于安装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两个为一组分布在安装外壳(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内均设置有第一螺孔(4),所述第一螺孔(4)贯穿安装外壳(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模块(11)的上端设置有嵌接槽(12),所述嵌接槽(12)的外侧且位于控制板模块(1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0),所述第二凹槽(10)内连接设置有第二螺孔(20),所述第二螺孔(20)贯穿第二凹槽(10)与嵌接槽(12)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孔(20)的两侧且位于控制板模块(11)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第四螺孔(21),所述第四螺孔(21)的位置以及数量与第一螺孔(4)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接槽(12)内嵌接设置有框架(2),所述框架(2)的中部连接设置有光伏板(3),所述框架(2)的侧壁上连接设置有第三凹槽(13),所述第三凹槽(13)内连接设置有第三螺孔(19),且第三螺孔(19)的位置及数量与第二螺孔(20)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控制板模块(11)为箱型结构设置,所述控制板模块(11)内设置有通讯模块(111)、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112)、继电器(113)和电源管理模块(114),所述通讯模块(111)与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112)双向电连接,所述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112)输出端与继电器(113)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113)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114)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114)输出端通过线缆(16)与光源投射灯(17)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伏板(3)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114)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114)输出端与单片机计时器控制器(112)输入端直接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包括安装外壳(1)以及安装外壳(1)侧壁上的开槽(6),所述开槽(6)内连接设置有固定支架(7),所述固定支架(7)的末端连接设置有悬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8)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停车位投射装置(9),所述停车位投射装置(9)包括车位模型罩(14),所述车位模型罩(14)内壁上刻画车位部分线条模型,且车位模型罩(14)内壁上未刻画车位线条部分涂有消光粉,所述车位模型罩(14)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光源投射灯(17),所述光源投射灯(17)上套接设置有连接座(18),所述光源投射灯(17)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灯座(15),所述灯座(15)上连接设置有线缆(16),所述安装外壳(1)内设置有控制板模块(11),所述控制板模块(11)输出端通过线缆(16)与光源投射灯(17)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8)与连接座(18)转动连接,且连接座(18)为直径与光源投射灯(17)直径一致的圆环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模型罩(14)为玻璃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投射灯(17)为led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6)的上方且位于安装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两个为一组分布在安装外壳(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管理智能限时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内均设置有第一螺孔(4),所述第一螺孔(4)贯穿安装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朱大安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视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