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336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导纱辊上的矢量马达、啮合齿轮组和支座,第一导纱辊是由矢量马达带动的主动辊,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轴头上安装啮合齿轮组,第二导纱辊为张力辊,第二导纱辊安装在可旋转调节角度的支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一导纱辊变被动为主动,并将第二导纱辊(张力辊)由轴承座改为旋转调节的支座,根据不同丝线的摩擦力不同,调整丝线与第二导纱辊(张力辊)的包角,这样,只要对原机自行做一些小修改,就可以达到积极送丝及克服了丝线打滑和损伤纤维发生起毛起球现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整经机的
,特别与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化纤服装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感滑腻、轻 薄柔软、透气防水,已成为高档服装的一个基本要求。因而对织造丝线的旦尼尔数要求愈来 愈细,已由前些年的100D、70D逐渐发展到现在的40D、20D甚至到15D、10D ;坯布的经纬密 愈做愈高,由原来的210条/英寸、270条/英寸到现在的380条/英寸甚至有的已高达420 条/英寸。由于原丝纱中的网络点只有15 20个,按正常的整经工艺已无法满足正常的 织造要求。在经纱密度大于28根/英寸时,由于摩擦系数的增加,织造时极易产生毛羽和 断纱。靠改变浆纱工艺也无法有效改善,织造过程停台次数增多,严重影响了织造效率及产 品等品率。为了解决上述织造难题,在整经过程中通过加装网络吹结装置,调整丝线的结数, 可以有效地解决了织造难的问题。同时,为了达到吹结效果,丝线的张力应保持恒定,并维 持在4克以下,吹结后丝线必须有足够的自由缓冲区(5 6米)。因为如果丝线张力过大, 丝束绷得太紧,握持点距离太短,都不利于吹结成形,且丝速要稳定,吹结点才能均勻。要达 丝线的自由长度和吹结机的安装位置,只需将整经机头(卷取部份)整体前移4米,就可以 很容易地加予解决。但要使丝线张力降至4克以下,就需对整经机的传动及张力控制方式 再作进一步改造。普通整经机工艺原理如图1所示,丝线10从纱架20上的筒子退下,经前筘30 (屏 风筘)集束,再经一对导纱辊41、42使经纱成为丝片状,同时减少丝线10的振动,丝线10 通过上油辊90上油(蜡),再通过伸缩筘50调定幅宽后,经测长辊60卷绕在经轴70上。由于导纱辊41、42是被动传动的,丝线10是由马达80通过经轴70牵引而卷取, 丝线10的张力控制全靠纱架20上的张力器控制,属于定性控制,丝线10从筒子上退下需 要一定的张力,为了确保整体经纱张力的稳定,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丝线10张力必须在7克 以上,通常是控制在10克以上。由于导纱辊41、42属被动辊,且成水平排列,丝线10的包 角小,丝线10与导纱辊41、42之间存在打滑现象,增加丝线10与导纱辊41、42的摩擦,容 易损伤纤维发生起毛起球现象。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整经机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以避免纱线与导纱 辊之间的打滑现象和损伤纤维发生起毛起球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导纱辊上的矢量马达、啮合齿轮组和支座,第一导纱辊是由矢量马达带动的主动辊,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轴头上安装 啮合齿轮组,第二导纱辊为张力辊,第二导纱辊安装在可旋转调节角度的支座上。所述第一导纱辊的轴头安装皮带轮,第一导纱辊通过皮带轮与矢量马达连接传 动。所述装置还包括张力传感器、控制器和矢量变频器,张力传感器安装在测长辊上, 控制器与张力传感器、矢量变频器和矢量马达连接,张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张力值传送至 控制器,由控制器将此张力值与设定的张力值进行比较,并通过矢量变频器控制改变矢量 马达的力矩。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将第一导纱辊由矢量马达驱动,变被动为主动,并将 第二导纱辊(张力辊)由轴承座改为旋转调节的支座,根据不同丝线的摩擦力不同,调整丝 线与第二导纱辊(张力辊)的包角,这样,只要对原机自行做一些小修改,就可以达到积极 送丝及克服了丝线打滑和损伤纤维发生起毛起球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整经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运用于整经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导纱辊、第二导纱辊、啮合齿轮组、皮带轮和矢量马达的位置关系图;图4是第二导纱辊和支座的位置关系图。标号说明丝线10纱架20前筘30导纱辊41,42伸缩筘50测长辊60经轴70马达80上油辊90矢量马达1啮合齿轮组2支座3皮带轮4皮带43张力传感器5控制器6矢量变频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的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两 个导纱辊41、42上的矢量马达1、啮合齿轮组2和支座3。第一导纱辊41是由矢量马达1 带动的主动辊,具体是在第一导纱辊41的轴头安装皮带轮4,第一导纱辊41通过皮带轮4 和皮带43与矢量马达1连接传动。第一导纱辊41和第二导纱辊42的轴头上安装啮合齿 轮组2。第二导纱辊41为张力辊,第二导纱辊41安装在可旋转调节角度的支座3上。为了更好地控制导纱辊41和42,保证张力低于4克并保持恒定,本实施例还包括 安装在测长辊60上的张力传感器5、控制器6和矢量变频器7,张力传感器5安装在测长辊 60上,控制器6与张力传感器5、矢量变频器7和矢量马达1连接,张力传感器5将检测到的张力值传送至控制器6,由控制器6将此张力值与设定的张力值进行比较,并通过矢量变 频器7控制改变矢量马达1的力矩。本技术对导纱辊41、42部份进行改造,将第一导纱辊41由被动变为主动,并 将第二导纱辊42由轴承座改为旋转调节的支座3,可根据不同丝线的摩擦力不同,调整丝 线与第二导纱辊42的包角,从而达到积极送丝及克服了丝线打滑和损伤纤维发生起毛起 球现象。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 内,基于本案的设计要点,对其具体实施形态作出的种种变化,但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内。权利要求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两个导纱辊上的矢量马达、啮合齿轮组和支座,第一导纱辊是由矢量马达带动的主动辊,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轴头上安装啮合齿轮组,第二导纱辊为张力辊,第二导纱辊安装在可旋转调节角度的支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纱辊的 轴头安装皮带轮,第一导纱辊通过皮带轮与矢量马达连接传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张 力传感器、控制器和矢量变频器,张力传感器安装在测长辊上,控制器与张力传感器、矢量 变频器和矢量马达连接,张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张力值传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将此张力 值与设定的张力值进行比较,并通过矢量变频器控制改变矢量马达的力矩。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导纱辊上的矢量马达、啮合齿轮组和支座,第一导纱辊是由矢量马达带动的主动辊,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轴头上安装啮合齿轮组,第二导纱辊为张力辊,第二导纱辊安装在可旋转调节角度的支座上。本技术将第一导纱辊变被动为主动,并将第二导纱辊(张力辊)由轴承座改为旋转调节的支座,根据不同丝线的摩擦力不同,调整丝线与第二导纱辊(张力辊)的包角,这样,只要对原机自行做一些小修改,就可以达到积极送丝及克服了丝线打滑和损伤纤维发生起毛起球现象。文档编号D02H3/00GK201751436SQ20102025417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林宝成, 蔡文勇 申请人:厦门东纶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整经机导纱辊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两个导纱辊上的矢量马达、啮合齿轮组和支座,第一导纱辊是由矢量马达带动的主动辊,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轴头上安装啮合齿轮组,第二导纱辊为张力辊,第二导纱辊安装在可旋转调节角度的支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宝成蔡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东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