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及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2950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8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及热水器。本技术的冷凝器,能烘干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无需设置复杂的冷凝水排放管路,即可对冷凝水进行自清理,方便安装布置,减少冷凝水对冷凝器内部结构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而且能避免冷凝水吸收换热组件的热量、影响换热效率,同时能实现水电分离,提高冷凝器产品的使用安全性。本技术的冷凝器包括:壳体、换热组件和加热部件,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换热组件置于第一区域,换热组件用于对其内部流通的冷介质进行换热;加热部件设置于第二区域,加热部件用于烘干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及热水器


技术介绍

1、燃气热水器是一种家庭常用的热水制备设备,其工作方式是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加热将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的目的。

2、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作为最节能环保的燃气热水器备受市场青睐。这是由于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中增设了一级冷凝器(或称为一级冷凝换热器、一级换热器),可通过吸收高温烟气而预热冷水,能够提高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在一级冷凝换热器吸收高温烟气、预热冷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通常在一级冷凝器的底部外接冷凝水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出至下水道或室外。但是,这种冷凝水排放方式,需要额外布置排水管路,不仅管路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而且容易污染外界环境,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及热水器,以解决现有冷凝器的冷凝水排放方式管路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容易污染环境、使用体验不好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

3、壳体,其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4、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对其内部流通的冷介质进行换热;

5、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加热部件用于烘干所述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

6、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壳体内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互隔离、相互独立,换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区域,加热部件设置于第二区域,加热部件能烘干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因此无需设置复杂的冷凝水排放管路,即可对冷凝水进行自清理,取消了冷凝器管路结构,方便安装布置,同时也避免冷凝水污染环境,另外由于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能被及时烘干,减少冷凝水对冷凝器内部结构的腐蚀,延长冷凝器的使用寿命,而且能保持第一区域的干燥状态,避免冷凝水吸收换热组件的热量、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从而确保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此外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会在第一区域内,而加热部件在第二区域内,加热部件需要通电,上述设置能够实现水电分离,提高冷凝器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上方。

8、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上方,方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结构部件的设置布局,使冷凝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水检测部件,所述水检测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底部。

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还包括水检测部件,水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一区域是否有冷凝水,水检测部件设置于第一区域的底部,当第一区域内的换热组件产生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水将向下流动至第一区域底部,位于第一区域底部的水检测部件能及时检测到冷凝水,以对冷凝水进行烘干处理,这种设置方式能加快响应时间,从而更快速地处理冷凝水。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通过隔板相互隔离。

12、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通过隔板相互隔离,这种设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方式,比较简单,容易实现,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成型有朝向所述第二区域下沉的凹槽,所述水检测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14、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当第一区域内的换热组件产生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水将向下流动至第一区域底部,即隔板处,而隔板成型有朝向第二区域下沉的凹槽,使流向隔板的冷凝水进一步在凹槽内聚积,即使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较少,位于凹槽内的水检测部件也能检测到,以使对冷凝水的处理更加可靠、及时。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检测部件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

16、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当第一区域内的换热组件产生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水将向下流动至第一区域底部,即隔板处,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检测部件,以使对冷凝水的处理更加可靠、及时。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

18、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隔板与壳体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以确保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互隔离、相互独立。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螺旋盘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换热管的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穿过所述隔板和所述壳体底部,所述进水管部、所述出水管部的外壁与所述隔板、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密封连接。

2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换热组件的换热管螺旋盘绕于第一区域,换热管产生的冷凝水只会积存在第一区域中,从而确保第二区域的干燥,使水电分离,确保使用安全,同时,换热管的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穿过隔板和壳体底部,进水管部、出水管部的外壁与隔板、壳体底部之间密封连接,以便于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方便安装布局,同时能确保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互隔离、相互独立。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

22、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凝器,高温烟气能从进气口进入冷凝器的第一区域,进而从出气口排出冷凝器,在第一区域高温烟气将与换热组件中的冷介质(通常为水)进行热交换,以对该冷介质进行预热(一次换热),使得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能被充分利用,减少能源浪费,节约环保。

2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

24、本体;

25、排烟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内;

26、上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本体,排烟机构出烟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区域,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通向所述本体的外部;

27、冷水进水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冷水进水组件出水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管部连接;

28、二次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二次换热装置进水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管部连接;

29、主控器,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主控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水检测部件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器的信号输出端控制所述冷凝器的加热部件的启动/关闭。

3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热水器,通过设置上述冷凝器,能显著提升换热效率,而且无需设置复杂的冷凝水排放管路,简化冷凝器管路结构,方便安装布置,另外由于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能被及时烘干,减少冷凝水对冷凝器内部结构的腐蚀,延长冷凝器的使用寿命,而且能保持第一区域的干燥状态,避免冷凝水吸收换热组件的热量、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从而确保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此外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会在第一区域内,而加热部件在第二区域内,加热部件通常需要通电,上述设置能够实现水电分离,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01)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0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检测部件(3),所述水检测部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10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01)和所述第二区域(102)之间通过隔板(4)相互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成型有朝向所述第二区域(102)下沉的凹槽(401),所述水检测部件(3)设置于所述凹槽(4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检测部件(3)设置于所述隔板(4)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5),所述换热管(5)螺旋盘绕于所述第一区域(101)内,所述换热管(5)的进水管部(501)和出水管部(502)穿过所述隔板(4)和所述壳体(1)底部,所述进水管部(501)、所述出水管部(502)的外壁与所述隔板(4)、所述壳体(1)底部之间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进气口(103)和出气口(104),所述进气口(103)和所述出气口(104)均与所述第一区域(101)连通。

10.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01)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0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检测部件(3),所述水检测部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10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01)和所述第二区域(102)之间通过隔板(4)相互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成型有朝向所述第二区域(102)下沉的凹槽(401),所述水检测部件(3)设置于所述凹槽(4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检测部件(3)设置于所述隔板(4)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堂张细燕詹雄段聪聪瞿福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