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输电线路铁塔施工,具体为一种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落地平臂抱杆组塔施工中,起重主吊绳由主卷扬拉出,经过抱杆底座上的荷重导轮,再经过回转下方的标准节导轮,再经塔顶下端导轮,经过压力传感器,经过吊臂前端导轮,通过小车滑轮,经过吊钩(2倍率或4倍率穿绕),再通过小车滑轮,锁紧端头钢丝绳后,与最里面吊臂的根部固定。
2、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现有起重钢丝绳与吊臂根部的连接方式,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在组塔过程中钢丝绳的扭劲无法放开,扭力越积越大,抱杆接高后易出现钢丝绳缠绕、散股、断股等现象,直接影响抱杆的工作状态、降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施工安全风险增大。
3、《一种钢丝绳扭力释放器》(授权号:zl201420305910.6)提出的钢丝绳扭力释放装置两端均为卸扣,适用于钢丝绳拆除后的扭力释放,用于吊装过程中卸扣易出现横向受力,不适用于起重过程中的扭力释放。
4、《钢丝绳扭力释放器》(授权号:zl202221590113.8)提出的钢丝绳释放器整体结构不适用于组塔抱杆用钢丝绳穿绕及连接,释放器两端与现有市场抱杆吊臂根部连接孔结构均无法适配;另该结构一侧为半椭圆形固定孔,若要用于目前市场抱杆吊臂根部连接孔结构,需额外增加多个连接件转换,增加了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钢丝散股、断股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包括拉环、
3、上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环为带耳座的圆环。
4、上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扭旋转器包括上下两端及其中间的旋转轴承,上下两端分别与旋转轴承的内环、外环连接固定。
5、上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扭旋转器和所述线夹通过联板铰接连接。
6、上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联板为高强板,其两端为半圆状,且圆心位置开孔。
7、上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扭旋转器上下两端的开有夹持槽。
8、上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夹下端为梯形空腔,上端为夹板。
9、上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夹和所述楔子均为可锻铸铁制造。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1、1、可通过防扭旋转器释放钢丝绳扭力,避免钢丝绳出现打绞或者散股的安全风险问题,提高抱杆起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保证组塔施工安全;
12、2、当钢丝绳受力后,楔子与钢丝绳同时沿线夹筒壁向线夹出口滑移,愈拉愈紧,逐渐呈销紧状态,可有效防止钢丝绳脱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拉环、防扭旋转器、线夹、楔子和钢丝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为带耳座的圆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旋转器包括上下两端及其中间的旋转轴承,上下两端分别与旋转轴承的内环、外环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旋转器和所述线夹通过联板铰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板为高强板,其两端为半圆状,且圆心位置开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旋转器上下两端的开有夹持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下端为梯形空腔,上端为夹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和所述楔子均为可锻铸铁制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拉环、防扭旋转器、线夹、楔子和钢丝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为带耳座的圆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旋转器包括上下两端及其中间的旋转轴承,上下两端分别与旋转轴承的内环、外环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旋转器和所述线夹通过联板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同华,何鹏,龙禹鹏,郭达明,罗春辉,王琼,姚志臻,徐维灿,刘牧灵,刘胜强,葛娟,马斯源,杨依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