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引出件、端盖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287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7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引出件、端盖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电极引出件包括:连接板,其上设置有极柱连接区、极耳连接区及用于连接极柱连接区和极耳连接区的连接部,连接板上的至少两个极耳连接区之间开设有镂空部;极柱端子,设置在极柱连接区上;其中,连接部上开设有与镂空部相连通的减重孔;且沿极耳连接区的长度方向,减重孔到连接板侧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极耳连接区的宽度。减轻了连接板的重量,提升了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能够在电芯短路时,在热量升高的情况下,便于极耳连接区和极柱连接区之间快速熔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极引出件、端盖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卷芯与端盖焊接方案中,取消了传统的正负极连接片和超声焊接保护片,而是将极耳的一端与卷芯连接,极耳的另一端与极柱底板焊接,通过极耳将卷芯直接激光焊接在极柱底板上,从而实现卷芯和端盖的电连接。这种方式需要将极柱底板做大,但传统方案中极柱底板的重量较大,尤其是负极侧,由于极柱底板为铜材质,铜密度较高,导致负极侧的极柱底板重量较大。此外,上述方案中,由于极柱底板熔断线处的横截面积较大,导致在电芯短路测试中,极柱底板熔断所需要的热量较大,致使极柱底板不易快速熔断,因此难以通过短路测试。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极引出件、端盖组件、电池和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引出件、端盖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电芯短路时,极柱底板的横截面积大,不易快速熔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引出件,包括:连接板和极柱端子,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引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成型于所述极耳连接区朝向所述镂空部的一侧,并平行于所述极耳连接区外端面,所述第二侧壁成型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镂空部的一侧,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镂空部一侧到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极耳连接区外端面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引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的第三侧壁,且所述第三侧壁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为d1,所述极耳连接区外端面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为d2,则0.1d2<d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引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成型于所述极耳连接区朝向所述镂空部的一侧,并平行于所述极耳连接区外端面,所述第二侧壁成型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镂空部的一侧,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镂空部一侧到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极耳连接区外端面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引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的第三侧壁,且所述第三侧壁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为d1,所述极耳连接区外端面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为d2,则0.1d2<d1<0.5d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引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连接区朝向所述镂空部的一侧设置有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星宇陈虎赵功威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