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发热部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270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6
本技术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公开了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加热网部件。发热部件、导油部件和安装管部件,发热部件包括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片、第一发热网、第二发热网和第二电连接片,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电连接片与第一发热网之间;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发热网与第二发热网之间;导油部件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三和二导油件;安装管部件上开设有卡槽;第一发热网、第二发热网和第三导油件安装于安装管部件后,发热部件和导油部件弯折呈筒状,卡槽的槽壁夹紧第一导油件和第二导油件,第一电连接片和第二电连接片接触。通过这样设置,以解决导油部件内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雾化,特别是涉及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发热部件


技术介绍

1、气雾发生装置又名虚拟香烟、电子烟,蒸汽烟等,主要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对烟油加热,使得烟油雾化,雾化后的烟油随着气流沿吸嘴流出。

2、公告号为cn 217771473 u的中国技术专利于2022年11月11日公开了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安装管部件,设置在安装管部件内的导油部件,设置在导油部件中间的发热部件;导油部件从安装管部件上的导油孔中露出与烟油相接触;发热部件包括一块方形网状电阻,在方形网状电阻的中间焊接一根导线形成与其线接触的第一电极,在方形网状电阻的两边各焊接一根导线形成与其线接触的第二电极;方形网状电阻由第一电极分隔成对称的第一区和第二区。导油部件沿发热网部件的外表面卷包发热网部件,同时安装管部件沿导油部件的外表面套设于导油部件上。

3、然而发热部件的两端均连接于电极,发热部件卷成筒状后,连接于发热部件两端的两个电极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发热部件的两端不能接触,导致筒状的发热部件无法弯折呈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一防滑孔,所述第二电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防滑孔,所述导油部件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油件部分伸入所述第一防滑孔内,所述第二导油件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防滑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孔和所述第二防滑孔均为通孔,所述第一防滑孔与所述第二防滑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孔包括至少两个,沿远离所述第一发热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一防滑孔,所述第二电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防滑孔,所述导油部件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油件部分伸入所述第一防滑孔内,所述第二导油件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防滑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孔和所述第二防滑孔均为通孔,所述第一防滑孔与所述第二防滑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孔包括至少两个,沿远离所述第一发热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防滑孔排成一列,所述第二防滑孔与所述第一防滑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防滑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防滑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包括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连接片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电连接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片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和对应的所述第二电连接片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件部分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电连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张辉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