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223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0
本技术涉及一种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深层泄水装置(1)、虹吸排水装置(3),以及坡脚集水装置(4);根据岩质边坡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在边坡中、上部区域设置深层泄水装置(1),下部区域设置虹吸排水装置(3),还优化了深层泄水装置(1)和虹吸排水装置(3),在外管表面开设矩形透水孔,在外管内部插入包裹了滤布的内管;深层泄水装置(1)和虹吸排水装置(3)排出的地下水汇入坡脚集水装置(4)的坡脚集水井(41)内。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深层泄水和虹吸排水时,孔壁易坍塌、管道易堵塞、耐久性差等问题,优化了虹吸排水时虹吸作用易中断等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涉及一种深层泄水与虹吸排水联合作用的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1、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受地下水的影响,及时将坡内的地下水排出边坡外是保证边坡安全的关键。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流通道的补给,岩质边坡中部和上部区域的地下水往往储存在岩层层面、节理裂隙等局部区域中,而边坡下部区域才有相对较稳定的水位线或较大范围储水区。目前为排出边坡内部的地下水,传统做法是通过设置深层泄水孔或虹吸排水管等设施进行处理。

2、对于传统的深层泄水孔,在岩质高边坡使用中往往表现出如下问题:

3、一、岩体较破碎时,较长的排水孔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塌孔,造成排水管不能有效安装至预定位置,影响边坡深部地下水的排泄,因此需要采用钢管进行跟管钻进的工艺以保证孔壁不塌陷,而深层泄水管道的横断面设计,一般要将上半圆部分打孔用以收水,下半圆部分则设计成无孔用以排水,在管道在钻进过程中旋转,无法控制其旋转形态,往往造成无法将孔壁打孔部分最终安装在上半圆范围,影响收水、排水效果。

4、二、管道外侧包裹的土工布容易在安装过程中变形或破损,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设置在坡面(5)上,包括深层泄水装置(1)和虹吸排水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装置(3)设置在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的下方,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靠近所述坡面(5)的一端均连接设置有坡面截排水沟(2);所述虹吸排水装置(3)下方连接设置有坡脚集水装置(4),所述坡面截排水沟(2)的排水引入所述坡脚集水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包括仰斜式泄水孔(12),其内部设置有第一外管(11),所述第一外管(11)内设置有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设置在坡面(5)上,包括深层泄水装置(1)和虹吸排水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装置(3)设置在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的下方,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靠近所述坡面(5)的一端均连接设置有坡面截排水沟(2);所述虹吸排水装置(3)下方连接设置有坡脚集水装置(4),所述坡面截排水沟(2)的排水引入所述坡脚集水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泄水装置(1)包括仰斜式泄水孔(12),其内部设置有第一外管(11),所述第一外管(11)内设置有第一内管(13),所述第一内管(13)外部包裹有第一滤布(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管(11)上,其横截面半圆范围内开设有第一矩形透水孔(15);在所述第一内管(13)上,其横截面半圆范围内开设有透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13)选用pvc管、pe管或塑料波纹管中任一种或多种所形成的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坡内复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装置(3)包括俯斜式排水孔(32),其内部设置有第二外管(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幸芊洪兆远陈鉴金刘剑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