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99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包括所述在脊柱内镜手术中,用倒装方式的咬切抓取钳式机构,所述倒装钳机构从脊柱内镜远离手柄处的开口处穿入,从靠近手柄处的开口穿出;所述钳式机构尾侧连接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设置有与所述钳式机构可快速拆卸机械连接,所述推进机构用于给所述钳式机构提供动力,使得所述钳式机构前端张口闭口活动。根据需要专门设计不同钳口,分别用于咬骨,髓核及骨块抓取、软组织切断钳夹功能。本技术中,由于为倒装钳,其钳夹部不受内镜内径限制开口可更大,形态角度更适合不同应用场境,如此,在现有的脊柱内镜尺寸下,即可实现较现有的咬切抓取功能钳更高效率的操作,从而更快完成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脊柱内镜,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


技术介绍

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脊柱微创手术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

2、在脊柱内镜手术中,需要使用能经过内镜内孔小口径的髓核钳、咬骨钳、篮钳,进行各种相应处理操作,这些都是从脊柱内镜尾端穿入,末端穿出。因受脊椎内镜的内孔径较小的限制,普通的脊柱内镜中只有3.7mm内径,大通道内镜内径也只有6.1mm,在操作中,各式钳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最大宽度必须小于脊柱内镜的孔径,否则,将无法穿过脊柱内镜进入到治疗区。从而导致各式钳头过小,手术时效率低,时间长,且易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包括脊柱内镜,所述从脊柱内镜前端开口处向后插装有钳体,所述钳体连接把手,通过所述把手能够带动钳体张合,所述钳体从脊柱内镜前端倒装。

2、优选的: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第二握柄铰接第一握柄,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之间安装有弹性件。

3、优选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包括脊柱内镜(1),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脊柱内镜(1)前端开口处向后插装有钳体(3),所述钳体(3)连接把手(2),通过所述把手(2)能够带动钳体(3)张合,所述钳体(3)从脊柱内镜(1)前端倒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包括第一握柄(21)和第二握柄(22),第二握柄(22)铰接第一握柄(21),第一握柄(21)和第二握柄(22)之间安装有弹性件(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柄(21)上部设置有通孔(211),第一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包括脊柱内镜(1),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脊柱内镜(1)前端开口处向后插装有钳体(3),所述钳体(3)连接把手(2),通过所述把手(2)能够带动钳体(3)张合,所述钳体(3)从脊柱内镜(1)前端倒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包括第一握柄(21)和第二握柄(22),第二握柄(22)铰接第一握柄(21),第一握柄(21)和第二握柄(22)之间安装有弹性件(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柄(21)上部设置有通孔(211),第一握柄(21)上端处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12),第一握柄(21)前端设置有锁紧件(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柄(22)上端连接拨杆(221),第一握柄(21)上端滑动连接有活动杆(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倒装大口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4)对应拨杆(221)开设有限位槽(2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砾李莹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微融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