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雨污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839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6
本技术属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雨污分流井,所述的分流井包括井口和井身,所述井口设置在所述井身的顶端,所述井身的顶部具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所述井口相通,使得井口内的雨水能够进入到导流腔内;所述井身的中部具有圆形腔,所述圆形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的分流井还包括清理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市政雨污分离井,分离井通过所述导流腔向圆形腔内的注水方向平行于所述圆形腔的切面,以使得导流腔内的雨水进入圆形腔内时,能够对挡水叶片进行冲击,以使得相对于过滤筒进行转动,进而能够使得清理组件动作,实现对过滤筒表面堵塞物的清理,避免雨水中过多的杂质造成排水过程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市政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雨污分流井


技术介绍

1、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地下排水系统的施工,目前,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设置在地下的排水管道,以及连接路面与排水管道的雨污井,在下雨时,雨水进入雨污井,再进入下水道或排水管道内。

2、雨水降到地面形成径流,会含有大量的杂物,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目前,雨污井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如果不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处理,雨污长时间集中在井道中流通后,容易导致污水后续处理管道内部堵塞,使得排污能力下降,降低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雨污分流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市政雨污分流井,所述的分流井包括井口和井身,所述井口设置在所述井身的顶端,所述井身的顶部具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所述井口相通,使得井口内的雨水能够进入到导流腔内;

4、所述井身的中部具有沿前后方向横向布置的圆形腔,所述圆形腔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同轴支撑固定安装在所述圆形腔内,所述过滤筒的后端连接设置有排水管;

5、所述的分流井还包括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套筒,所述清理套筒同轴套设于所述过滤筒上,所述清理套筒上等间距设有多个通口,使得圆形腔内的雨水能够穿过通口,并通过过滤筒进行过滤。

6、进一步的,所述圆形腔的上部一侧具有与所述导流腔相通的进口,使得导流腔内的雨水能够通过进口进入到圆形腔内。

7、进一步的,所述井身的下部具有滤渣腔和排水腔,滤渣腔用于收集雨水中的过滤杂质,排水腔用于收集过滤杂质后的雨水;其中,所述滤渣腔的底部一侧具有排污口,所述排水腔的底部一侧具有排水口。

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排水腔内,使得圆形腔内的雨水通过过滤筒进行过滤后,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到排水腔内。

9、进一步的,所述圆形腔的下部另一侧具有与所述滤渣腔相通的出口,使得滤渣通过出口进入并收集到滤渣腔内。

10、进一步的,所述通口的内侧边为尖部,使得清理套筒相对于过滤筒进行同轴运动时,便于对过滤筒表面的堵塞物杂质进行清理,从而能够避免过滤筒的网孔发生堵塞。

11、进一步的,所述清理套筒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挡水叶片。

12、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腔向圆形腔内的注水方向平行于所述圆形腔的切面,所述注水方向与所述网孔的区域相对应,以使得导流腔内的雨水进入圆形腔内时,能够对挡水叶片进行冲击,以使得相对于过滤筒进行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圆形腔的下部一侧具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排水腔相对应,利用过滤网进行进一步的雨污分离,使得雨水穿过过滤网进入到排水腔内,而杂质颗粒通过出口进入到滤渣腔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市政雨污分离井,具有如下的技术优势:

15、第一,该分离井通过设置的过滤组件和清理组件,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分离过滤,避免雨水中过多的杂质造成排水过程的堵塞;

16、第二,该分离井通过所述导流腔向圆形腔内的注水方向平行于所述圆形腔的切面,以使得导流腔内的雨水进入圆形腔内时,能够对挡水叶片进行冲击,以使得相对于过滤筒进行转动,进而能够使得清理组件动作,实现对过滤筒表面堵塞物的清理;

17、第三,该分离井通过设置的滤渣腔和排水腔,以分别对滤渣和过滤后的雨水进行分别收集,便于雨污的分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雨污分流井,所述的分流井包括井口(100)和井身(200),所述井口(100)设置在所述井身(200)的顶端,所述井身(200)的顶部具有导流腔(201),所述导流腔(201)与所述井口(100)相通;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腔(300)的上部一侧具有与所述导流腔(201)相通的进口(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身(200)的下部具有滤渣腔(202)和排水腔(203);其中,所述滤渣腔(202)的底部一侧具有排污口(2021),所述排水腔(203)的底部一侧具有排水口(20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0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排水腔(20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腔(300)的下部另一侧具有与所述滤渣腔(202)相通的出口(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502)的内侧边为尖部(503)。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套筒(500)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挡水叶片(5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201)向圆形腔(300)内的注水方向平行于所述圆形腔(300)的切面,所述注水方向与所述网孔(402)的区域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腔(300)的下部一侧具有过滤网(303),所述过滤网(303)与排水腔(203)相对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雨污分流井,所述的分流井包括井口(100)和井身(200),所述井口(100)设置在所述井身(200)的顶端,所述井身(200)的顶部具有导流腔(201),所述导流腔(201)与所述井口(100)相通;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腔(300)的上部一侧具有与所述导流腔(201)相通的进口(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身(200)的下部具有滤渣腔(202)和排水腔(203);其中,所述滤渣腔(202)的底部一侧具有排污口(2021),所述排水腔(203)的底部一侧具有排水口(20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0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排水腔(203)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昶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圣瑞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